“臣接旨,谢陛下隆恩。”单膝跪着的萧回,接托住了圣旨。
满朝议论纷纷,“太子年幼,说是太子太傅,其实和谢师差不多,为国之太傅啊!”
“谁说不是呢!太傅好些朝没实权了,只教太子习武,跟总教头差不多,陛下却赋其总领全朝兵权!这是要和首辅打擂台啊!”
“嘘!小声些!还在大殿上!……”
文臣这边凑做一对,都有种被威胁到之感!
可圣旨上也说了,冠军侯北平鞑靼、瓦剌,西定西域诸国,还将罪将忠勇伯余孽全数押送进京来受审了,功在千秋!兵谋盖世!因而特封为太子太傅,总领大明兵事!
冠军侯这个功绩委实也只能用太子太傅来嘉奖,其他已无可封,可皇帝居然会放这么大的权,文臣们事先也没听闻风声,多少有些接受不了,但又没法反对。
于是有不少文臣都下意识看向谢安,尽管他还非文臣之首,但鉴于他和萧回微妙的关系,再加上他那般才思敏捷,都希望他能说点什么。
谢安倒是出列了,却是恭贺道,“恭贺陛下,拥得左膀右臂。亦恭贺萧太傅,年少有为,护得我朝边疆稳固。”
赵见深心下微嗤,伪
君子!装得倒好,“哈哈哈哈哈!谢师所言极是、极是!朕有您、有太傅,可高枕无忧矣!”
不就是装?搁谁不会似的。
然而——
谢安又道,“恐还不能,臣居户部侍郎,汇算完各地税赋后,总觉得贵州、云南布政司所入税赋极有问题!臣翻阅户档案,算出……”
详细举例列出贵州、云南二地在土堡之变前所上交税赋总数,以及之后逐渐锐减数据的谢安,以事实说明,“臣以为,此二地恐有不臣者!若不及时遏制,交趾之祸将再起矣!
是以斗胆陈请兵部、太傅须谨慎此二地,如若可以,太傅当亲兵征之,若能顺势收复交趾!则可复我大明成祖之威,万国来朝,四海皆归,指日可待!”
妙啊!
起初色僵!
而后色动的文臣们,纷纷附议,“臣以为,谢师所请,可行!”
“臣附议!太傅武功盖世!兵谋胜似昔日韩仙!定能将交趾收复!”
“臣附议!交趾土地肥沃,前岁我朝抵御鞑靼时,正是谢师倾尽谢氏家财,往交趾购得巨额粮食,才缓了我朝因大旱而缺粮的窘状!交趾、实该收回矣!”
“臣附议!……”
一堆跟风捧赞萧回,却
致力要将他挤出京城政治中心的文臣,十分默契!
赵见深逐渐沉了脸,但没急着开口,他要看萧回会怎么反应,他可是给出诚意了!
萧回先是扫了谢安一眼,而后再度拜跪道,“陛下!臣愿为大明扫平交趾!然则,我朝战事连连,兵将需休养生息。
发兵前,也需先了解当地形势,再制定相应进攻方案,还需兵部上下齐心,先写出个章程来。”
“何须如此麻烦!太傅前去收那鞑靼、瓦剌时,可无需如此。”兵部侍郎上言表来。
萧回也不恼,“此乃家学而已,我父及至祖上,与鞑靼交手近百年,大小战打了无数次,对鞑靼以及从鞑靼分裂出去的瓦剌,十分了解,不仅能说其语言,还对其地势了然于心、
贵州、云南、交趾,却不然,子彦对这三地,全无了解,更不会说当地土话,怎能贸然前行?
倒非生惧,实是怕战败有损国粮,招致民不聊生矣!凡战,当必胜!若无法,自不可胡乱兴兵。诸位大人书念得比子彦多,当知此理。”
竟不是个一脑热的武夫?
失策了……
怎么办?看谢安。
谢安呢,已是赞同道,“太傅所言极是,是以安之
请,为兵部、太傅须谨慎此地,至于何时出兵、如何出兵、怎般收复,自是由太傅说了算。
只是、辽东、西北皆平,此二地若真有不臣之心,恐会加快发难,或与交趾联合,形成互助共逆之局,为安之所忧。”
萧回星眸瞬冷!推测谢安肯定在这两地搞事了。
赵见深倒也忧心起来,“如此,这三地就请兵部、太傅尽快拿出个章程来,也请张公、李公、陈公共为商讨。”
“臣有此心,却恐无此力矣,臣年迈,近来愈发精力不济,请陛下允许老臣告老还乡。”李阁老上表道。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告老!有前面两次婉拒的基础在,赵见深遗憾叹息后,挥泪道,“朕虽不舍李公,却也没道理强不让您休身养老,便请老师接您入阁,您意下如何?”
满朝文武又是一震!
王立青更是僵住……
他原本还在为太子乃外孙而心下生喜,以为终要如愿入阁了!却成了李太师?
可李太师乃李阁老之子,这一脉在士林里的地位稳如老狗,举朝无人出来反对!
李阁老倒是谦拒了,李太师也自己出来委婉表示才不堪用。
萧回却开了口,“太师谦虚了,您先为詹
事府少师,为陛下之师,若无才,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