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市引进曾氏药业,与古汉集团合资组建生物制药工业园,得到中原省委高度称赞。
省委成书记亲自给莫遵义打过电话,将新古汉集团之举,定义为香河社会经济破局之举。
成书记的盛赞,无异于高度认可了莫遵义在香河的执政能力。这对莫遵义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政绩。
从他接任香河执政以后,并没有像之前的设想一样,大刀阔斧带领香河走上一条富裕之路。相反,他到了香河后,感觉到自己处处受到制约,根本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莫遵义看来,他对李启明最好的报复,就是在任期内让香河变得与李启明时代截然不同。他需要民间的声音来肯定自己的能力强过李启明。
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该与李启明前女友晓君结婚。他因为这一件事,而将李启明推向了道德的制高点,将自己置于李启明随时侮辱的洼地。
他不得不惊叹李启明的手段。即便他离开了香河,他在香河的影响力,也是他短时间内不可逆转的。
他收起了收集李启明的材料的想法,因为他敏锐的发现,他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来,他与李启明的斗争不但不会出现胜利,甚至连两败俱伤的可能性都不会出现。而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反倒是他自己自食恶果。
香河在李启明曾经的控制经营下,已经变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他只有另辟蹊径,寻找一条新路,才有机会突破李启明遮盖在香河上空的阴云。
这个机会,就来自于古汉集团的变化。
在香河市委班子里,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古汉集团易手的。他的态度很坚决,超出了以往任何时期。
这也是许广他们与他共事以来,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坚决的态度。
在市委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之后,古汉集团才顺利被沈露接手。
沈露接手后,曾氏药业便注资了进来。二十多亿的资金,是香河这些年来看到的第一笔巨额投资。它超过了香河近五年所有社会投资的总和。以至于成书记都高兴地发来祝贺电,称赞香河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或许被投资的事激奋了头脑。莫遵义书记根本就没想过香河市会出现千人同时失业的困局。
刘非凡将新古汉集团的用工情况说了一遍,暗示莫遵义道:“莫书记,因为新古汉集团,香河市这次一下多了一千多外来人口。这对我们香河的未来发展,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而且这一千多人的背后,就是一千多个家庭。按每个家庭三口人来算,我们这一下就多了三千来人。”
莫遵义当然明白人口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看一个城市的繁荣与否,第一个指标就是看人口基数。人口基数之外,就得看外来人口的多少。
外来人口越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就越好,社会的活力就更足。相反,缺少人口基数的城市,以及缺少外来人口的城市,就是一座死气沉沉,古板得毫无生气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依赖人口的增加。
“可是新来的一千多人,却抢走了香河一千多个就业岗位。”莫遵义轻轻叹息着说道:“这还真是个难解之局。”
莫遵义的意思很明朗,在曾氏药业投资古汉集团时,他就当着曾凡的面作过承诺,政府不会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这句话里的意思,自然包含了政府不会对古汉集团用工有任何限制。
就连莫遵义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都不会想到,曾凡会撇开香河原古汉集团的熟练工人,转而重新招聘培训上岗。
古汉集团获得新生,不仅仅是盘活企业,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就业困难。
香河这些年的工业发展得不太顺利,城市就业困境日渐突出。大批有技术有知识的年轻人离开香河去外地发展,这对香河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一座城市缺少竞争力,最终会被淘汰。而竞争力的主要源头,就是人才争夺战。只有人才,才会促进一座城市蓬勃发展。
现在,让新古汉集团解聘已经入职的员工,转头来聘原古汉集团员工,显然不现实。让新古汉集团吸纳老古汉集团员工进去,更不现实。
毕竟,新集团的产业规模只有那么大。目前招聘进来的人,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运行的需要。再将他们招进去,明摆着就是不干活只拿钱。
这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根本就不可能办到。
很显然,莫遵义书记一时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办法。
但是,这一千多人的问题不解决妥当,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刘非凡与莫遵义都清楚,一千多人联合起来的威力有多大。在失去工作,政府又不能给一个说法的前提下,很难保证这一千多人不搞事出来。
如果他们集中起来闹事,不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危机,也会给新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这个曾凡,屁股可不好擦了。”莫书记苦笑着说道:“我们当时考虑欠缺了。”
刘非凡迟疑了好一会,才小声说道:“莫书记,我有个想法,就是不太成熟。如果想法得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