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生找到刘非凡办公室时,刘非凡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并不知道他的何许人。
刘福生倒很会来事,赶紧自报家门道;“刘市长,我叫刘福生,是集沃学院的院长。我们是家门呢。”
刘非凡一听他自我介绍,才想起香河市确实有一家民办的高职院校。叫集沃学院。
集沃学院的前身是一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主要培养汽修工、电焊工之类的学生。但凡来集沃学校求学的学生,基本都是学习成绩特别不好,无望继续深造的一类人。
集沃学院院长刘福生原来是乡下来香河市谋生的。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给人修理单车。偶尔,也会给人修理摩托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刘福生看准了风向,便果断挂出牌子,招收短期培训的学员。
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是他的技术过得硬。牌子挂出去之后,还真收到了十几个学生。
有了学生,当然得有培训的场地。
刘福生脑瓜灵,他找到原来驻香河的一个部队遗弃下来的汽修厂,将牌子挂了上去。
尝到了甜头后,刘福生便再无心去修单车了。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办学上。
活该他人走运。这天,他办公室来了一个俊俏的女人。女人有个弟弟就在刘福生的培训班学修车。她过来看弟弟,顺便去刘福生的办公室坐了坐。
那时候为了扩大生源,当老板的人不敢怠慢任何一名学生家长。毕竟,还需要这些家长给自己做宣传。
女人也与刘福生同姓,叫刘菊。刘菊刚一坐下就说道:“刘校长,你着学校的规模不行,学生太少了,成不了气候。”
刘福生谦虚地微笑道:“没办法。香河一年的生源就这么多。办培训班的人有时候比学生还多。我也想扩大规模,可是现实不允许啊。”
刘菊便笑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保你一年的学生突破千人。”
刘福生一听,顿时惊呆了。要知道一个千人学校,每年收的学杂费多得不敢去想。
他看着其貌不扬的刘菊,心里想,这个女的口气也太大了。
接下来,刘菊的话让刘福生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刘菊说道:“既然香河生源不足,就没必要在一口锅里抢饭吃了。做人做事,眼光要放长远一点。香河靠近南方沿海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什么不利用这样的一个优势?”
刘福生一下没明白刘菊话里的意思,半天没回她的话。
刘菊便耐心地指点他道:“现在,读不了书的学生,都盼望着出外打工赚钱。可是现在沿海地区用人,对求职者的学历还是有要求的。如果你把自己培训的学生,都能安排进厂上班,名声一下就出去了。”
刘福生一想,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过去培训的学生,都是学了技术后,自谋出路。没有门路的,就算在他这里培训学了技术,还是没地方可去。
刘菊的话,等于给他在黑夜里亮起了一盏明灯。
但是,他还是有些迟疑,毕竟,自己对这一块一窍不通。
刘菊便引导他说道:“你可以在招生广告上承诺,学生都百分百安排工作。只要学生进来了,就不愁没地方安排。”
一聊,才知道刘菊过去就在沿海城市打工。干的正是招聘这块。
刘福生叹气道;“主意是好主意,办法也行得通。就是不知具体操作起来,会不会碰壁?”
刘菊道:“你若有胆量,就与我打一个赌。”
刘福生狐疑地问道:“打什么样的赌?”
刘菊笑了笑说道:“你给我十万块招生费,我给你送三千学生来。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十万块一分不少退给你。”
刘福生一听,不觉有些心动。
紧接着,刘菊又提出来第二个条件,“学生来了报名缴费后,我要在每个学生身上提取五百块。你答不答应?”
刘福生心里赶紧盘算一下。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三千五,除去五百,还有三千。加上杂七杂八的教学费用,租用场地费用等,不会超过两千块。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学校读一年书,他可以净赚一千块。
九十年代的一千块,可不是小数目。那时候像刘非凡这样的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三百多块。
刘福生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刘菊的要求。
两个人连一个合同都没签。刘福生就将十万块给了刘菊。
刘菊拿了这笔钱后便消失了。
那时候,所有的人都骂刘福生是个傻子。在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的情况下,轻易相信一个人。一出手就是十万块。
当年,在香河买一套商品房,还不需要十万块啊。
刘福生自己心里也急,可是一直联系不上刘菊。就在他以为自己真的被骗了之后,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刘菊打来的,让他赶紧准备一个能容纳五千人的学校。
刘福生一听五千人,吓得脸色都白了。
要知道那时候香河最大的学校——香河师专都没这么多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