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隆美尔23:他该为北非战局承担责任吗?
1943年2月12日,守在马雷斯防线上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举行纪念活动,这一天是非洲军团入非作战两周年的日子。第21装甲师第8坦克团,也就是两年前的第5轻装师第8坦克团驻地奏响了非洲军的军歌。面容消瘦的隆美尔出席了这次活动。
仪式结束后,19名军官和隆美尔举行了圆桌庆祝会,这是普鲁士军人的一种传统活动。随后隆美尔来到第8机枪营巡视,1941年4月,非洲军第一次进攻托布鲁克时,第8机枪营深陷敌阵,全营官兵除100多人逃出来之外,其余全部阵亡或被俘,营长波纳斯也未能幸免。
现如今第8机枪营中经历过那场战斗的还有4个人幸存。隆美尔感慨万千,两年来,两万多名德军战死在北非沙漠上,可结果是他们被逐出了利比亚。
北非战场格局随着盟军于1942年11月初实施“火炬行动”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此之前,非洲装甲集团军以的黎波里塔尼亚为依托,对阵英军第8集团军。双方你来我往,始终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手,绵长的作战区域可以迅速抵消进攻一方的优势,又给防守一方提供了休整、喘息的时间。
“火炬行动”后情况发生了改变。盟军在德意联军的身后插进来一根巨大的钉子,战场上形成了盟军东西两线夹击对手的局面。战争的天平也就此倾斜。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被迫作出反应,一个规模和非洲装甲集团局相当的第5装甲集团军在突尼斯完成组建,其中包括德军老牌劲旅第10装甲师,空军司令的心头肉“赫尔曼·戈林师”、装备了虎式坦克的第501重装甲营,以及几个德国步兵师和意大利师。
这支部队没有交给隆美尔,而是从东线调来了第39装甲军军长阿尼姆。这样一来北非战场上出现了两个平行的集团军级作战单元,彼此不受对方节制。
阿尼姆与隆美尔曾是同窗,但两人关系很差,彼此都看不惯对方。阿尼姆从东线调到北非前,希特勒专门召见了他。阿尼姆得到了很多承诺,其中包括不久的将来指挥全部北非德军。
隆美尔的“事业线”受阻,一向忽视意大利领袖终于招致恶果,墨索里尼已经正式签发命令,解除隆美尔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改派意军中将梅斯接替,部队也改称意大利第1集团军。
这项任命对隆美尔来说是一种侮辱,他知道自己将要离开非洲了,但他原以为接替自己的会是一个德军元帅,结果却是一个意大利将军。
梅斯给予了前任应有的尊重,当隆美尔提出推迟交接时间的要求后,梅斯爽快地答应了。
很显然隆美尔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非洲之旅,虽然他对战局已经极度悲观,但仍希望用一场胜利为两年来的征战画上一个句号。
战场局势总体上对德军不利,但隆美尔不是没有机会。阿尼姆的第5装甲集团军位于突尼斯北部山区,隆美尔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位于突尼斯东南。他们共同据守着所谓的“马雷斯防线。
英军第8集团军于1943年1月25日进入的黎波里。蒙哥马利随后也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的补给线太长了,德军撤退前将利比亚境内的港口彻底破坏,英国人需要花时间修复。所以隆美尔判断第8集团军在短期不会冒险从东面攻入突尼斯。
在德军的西面,是新组建的英军第1集团军、法军第19军和美军第2军。他们和第8集团军一道编入盟军第18集团军群,统一由英军将领亚历山大指挥。
西面盟军的弱点是美军第2军,他们虽然装备精良,但没有实战经验。如果能趁着蒙哥马利准备下一轮进攻的空当,先将西线盟军击溃,德军就可以从容对付蒙哥马利。这个战略构想和德军在一战之初非常相似。
隆美尔的困难是他手上的力量不足,非洲装甲集团军大部分兵力都要留在现在的防线上,勉强可以抽出第21装甲师。哈勒法山战役期间,第21装甲师师长俾斯麦少将阵亡,该师指挥权临时交给第8坦克团团长弗里德里希上校。待非洲装甲集团军进入突尼斯后,德军统帅部指派了一个新师长——阿尼姆从东线带来的希尔德·布兰特上校。不仅如此,第21装甲师很快就划归第5装甲集团军指挥了,然后他们获得了100多辆坦克和大批卡车。
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隆美尔放低姿态,主动向阿尼姆示好。他向对方介绍了自己刚刚制定的“春风计划”——以意大利第131装甲师(“半人马座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一部为左翼;以第10装甲师、第501重装甲营和第21装甲师另一部为右翼,向西面的美军第2军发起钳形进攻。捣毁盟军后方的补给线,给美国人的内心留下一个“无法磨灭的自卑感”。
阿尼姆不出意料地拒绝了。他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他已经决定向英军第1集团军发动反攻,无法抽兵与隆美尔一道行动;其二是他认为“春风计划”过于冒险。
无奈之下隆美尔找到了做事还算公正的凯塞林,后者召开了一个协调会,最终决定第5装甲集团军全力配合隆美尔的行动。凯塞林私下里对阿尼姆说:“让他有机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