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位于欧洲的西部,西面是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相隔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与英国相望,东面和东北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东南濒临地中海并环绕摩纳哥,西南面与西班牙、安道尔相邻,国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000公里左右。
最早出现在法国的是起源于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后来希腊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都是在法国南部、现在的马赛和尼斯地区建立港口,以发展他们的海上贸易。在这个期间,波斯人的军队也曾来到过这里。
公元前10世纪,凯尔特人(“高卢人”)渡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北部,并定居下来,这个地区被后来的古罗马人称为高卢地区。公元前2世纪,还处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入侵高卢,经过100多年的战争,在罗马帝国时期,屋大维将整个高卢地区划分成4个行省。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将基督教视为合法宗教,随后,高卢地区的基督教也开始兴起。
公元3世纪,日耳曼人沿着当年凯尔特人的足迹,从莱茵河进入高卢地区。罗马帝国衰落后,日耳曼人在6世纪建立法兰克王国。期间,匈奴首领阿提拉曾经短暂地掠夺过高卢北部地区。5世纪末,法兰克首位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此以后,法兰克地区的基督教更加盛行起来。
在高卢时期,基督教会就已经拥有地产。在法兰克时期,教会大肆宣扬“施舍将会有好报”,封建的贵族于是慷慨的捐赠土地,贫困的农民迫于教会的压力,也不得不将土地捐献给教会,教会的地产开始激增,他们和封建贵族一样,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大地主。
8世纪,矮子丕平唯一的儿子查理继承王位,他向南灭亡伦巴第王国、向东征服巴伐利亚,并击败斯拉夫人和阿尔瓦人。此时查理统治的疆域已经不仅仅是法兰克地区,北至波罗的海,南至亚得里亚海,东至易北河、多瑙河,西至大西洋都在其统治之内。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查理大帝”。
这也许是欧洲最好的一次完成大陆统一的机会,但是在查理大帝死后,帝国再次主动陷入分裂。843年,他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其中,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王国;洛泰尔统治中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则统治西边的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法兰克人的语言此后也出现分化,分别形成法语、德语和其他西欧国家的语言。此后的东、中法兰克王国很快就再次分裂,形成众多的小王国,西法兰克则基本保存了国土的完整,并延续至今。欧洲大陆在查理大帝以后,也再没有出现过更好地统一机会
西法兰克王国被分裂出来后,国力受损严重。在地中海沿岸,阿拉伯人不断的侵袭法兰西和意大利。北部的诺曼人(维京人),也开始入侵法国,巴黎曾经多次被诺曼人围困。每次在最危急的时候,国王只好拿出重金,换取诺曼人的撤兵。911年,法国国王“纯朴的查理”与诺曼人领袖罗洛签订和约,法国将塞纳河以北的地区割让给诺曼人,换取诺曼人名义上的臣服和皈依基督教。诺曼人在这里建立诺曼底王国,他们后来以此为基地,渡海征服了英格兰。
公元10世纪,法国进入卡佩王朝。14世纪进入瓦尔瓦王朝。
1337年,英法爆发百年战争,法国节节败退,濒临亡国,巴黎一度沦陷。1429年的奥尔良战役,法军获胜,战争走向开始有利于法国。1453年法国击败英军主力,夺回除加莱以外的全部领土,1558年,加莱也被收复。在百年战争中,“圣女贞德”成为法国的英雄。
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依然战争不断,他们与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意大利而战,国家内部的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之间的内讧长达数十年。此外在16世纪的后期,还爆发了宗教战争。在这段时间,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先后吞并了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普罗旺斯伯国和曼恩伯国,奠定了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国土基础。
1589年,法国进入波旁王朝。1614年,法国贵族趁王权孱弱之际,为提高贵族的权力,建立三等级会议制度。在这个制度中,第一等级的与会者是教士,人数有140人;第二等级是贵族,人数有130人;第三等级是法官和富有的人,人数有193人,这里集中了法国所有有权势的人。初期的三级会议的运行并不理想,各方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无法达成共识,所以它的出现,反倒成了国王分化各方势力的工具。
17世纪以前,法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5%。波旁王朝时期,国王开始重视工商业。1661年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路易十四开始执政。1664年,国王修订关税条例,通过增加关税来限制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的纺织品,并鼓励外籍的工匠来法国从事手工业。同时官方开办工厂、组建造船公司。法国效法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北方公司和地中海公司专营海外贸易,其塞内加尔公司则专门从事黑奴贸易。1682年,法国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殖民地,并称那里为路易斯安那。18世纪初的法国,拥有陆军近50万人,120多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