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篇-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造就隆美尔的高光时刻
作为轴心国三个核心之一,意大利在整个二战期间的存在感都不强。与德国和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不同,墨索里尼自建立法西斯政权以来,他的目标一直是恢复古罗马帝国昔日的疆土。然而,被戏称为“穷人的帝国主义”的意大利,自身实力太弱,加之军队缺少德国和日本军队的尚武精神,导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扩展极为艰难。
1922年10月30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征召墨索里尼前往罗马授权组阁,墨索里尼在途中向他的信徒们宣称:“一定要恢复意大利古代的光辉业绩。”
1932年3月,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意大利则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这让墨索里尼有些飘飘然,在一次接受德国记者的采访中,他表示:“假若现代的罗马政府要求把古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归还意大利的话,则葡萄牙、瑞士、格拉斯哥、班诺尼亚(多瑙河上游),乃至所有的西欧、中欧、南欧,都应当再置于意大利的旗帜下。”
为了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霸业,墨索里尼也效仿德国提出“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1934年12月,墨索里尼起草《解决意大利-阿比西尼亚问题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获得领土的计划首先要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实现,这是因为他是最后一块没有欧洲主人的土地。”
1939年3月26日,墨索里尼在纪念法西斯成立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不管是从地理和历史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地中海都是意大利的生存空间。而我们说地中海时,当然也包括称之为亚得里亚海的那个湾。在亚德里亚湾,意大利的利益是突出的。”
1940年3月31日,墨索里尼在致意大利国王《我们为什么要参战》的备忘录中说:“意大利参战后首先要夺取的地方是科西嘉(属法国)、马耳他、比塞大(突尼斯北部港口),以及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取得这些地方,意大利就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如果意大利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仅要解决陆地疆域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海上疆域的问题。”
从以上墨索里尼不同时期的表态中,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意大利后续的侵略路线。二战前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法国、希腊、北非以及东非,基本上都是依据墨索里尼的上述构想。
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南端,是连接欧洲和亚洲海上航线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控制了这里,则可以将航线拦腰斩断。
1934年12月,埃塞俄比亚警卫部队在边境瓦尔瓦尔地区与意军发生冲突,即瓦尔瓦尔事件。墨索里尼借此大做文章,开始向埃塞俄比亚邻近的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增兵。至1935年9月,意军在两地集中了38万兵力,由东北非总司令博诺指挥。
面对即将到来的侵略,埃塞俄比亚动员37万~47万人,由皇帝赛拉西亲自指挥。埃军虽然人数不少于意军,但只有少数正规部队,绝大多数是各地民团武装。
1935年10月3日,意军分北、西、南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亚,北路由博诺亲自指挥。4日进至埃北部重镇阿杜瓦,双方在北部反复争夺,埃军民在意军进攻沿途,运走粮食,封堵水井,致使意军常因无粮无水而被迫后撤。1936年1月,埃军在坦皮恩地区与意军展开较量,经过10天恶战,意军损失8000多人,埃军取得胜利。在西部和南部,意军同样遭到埃军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进展。
1936年2月,意军在战场上使用大量毒气弹,使埃塞俄比亚军民大批中毒身亡,战斗力骤减。4月初,意军逼近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赛拉西国王亲自率领军队阻击未果。5月3日,赛拉西流亡英国。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西部,与意大利相隔亚得里亚海,他就是墨索里尼所讲的“亚得里亚海的那个湾。”墨索里尼之所以要入侵阿尔巴尼亚,是因为他可以作为随后进攻巴尔干半岛的前进基地,进而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亚细亚。
1939年4月,意大利提出派驻军队进入阿尔巴尼亚与希腊和南斯拉夫边境地区,遭到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一世的拒绝。4月7日,意军由古佐尼指挥,分三个集团登陆阿尔巴尼亚。意军在进攻阿海港都拉斯时,遭遇阿军短暂的抵抗,仍于当日占领都拉斯。8日,首都地拉那沦陷。至10日,阿尔巴尼亚全部沦陷。国王索古一世携妻儿经希腊流亡英国。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自封阿尔巴尼亚国王,并任命巴多利奥为阿总督。
二战爆发后,意大利密切关注着欧洲的战事。1940年3月8日,在德国进攻法国前夕,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极力要求意大利和德国并肩作战。这时墨索里尼看到德军节节胜利,担心“战争结束、胜利到来时两手空,一无所获。”于是,他不顾军事准备不足,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3月18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布伦内罗会晤,最后商定,意大利将站在德国一边参战,但没有明确参战的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