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硫磺岛战役:一切为了B-29空中堡垒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的南部,是该群岛的核心岛屿,北距日寇东京1400公里,南距塞班岛1300公里。硫磺岛南北最长为7公里、东西最宽约为4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一个没有完全冷却的火山岛。
位于该岛南端的折钵山的火山喷口终年喷出的雾气和硫黄弥漫全岛,岛上大部地区都覆盖着火山灰烬。这些灰烬看起来像沙,但又比沙轻得多,使人很难行走,轮式车辆和履带式车辆也必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岛的中部是一片台地,台地以北地形又逐渐高起。折钵山脚下向北和向东有两处海滩,两海滩各宽约3.2公里。其余沿岸多为悬崖峭壁。
从美国海军的角度看,硫磺岛完全可以根据“蛙跳战术”原则,绕过不去攻取,但对于陆军执行对东京的战略轰炸部队则意义重大。自从美军1944 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在马里亚纳群岛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寇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寇本土将近2700公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载重量有限,除去必需的燃料重量外,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距离太远,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轰炸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硫磺岛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从塞班岛飞往东京执行轰炸任务的B-29轰炸机必须途径硫磺岛海域,岛上的日寇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对美军轰炸机进行拦截,甚至还可以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机场。
可以说日寇占领下的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么所有的不利都将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可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寇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空袭中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对美陆军而言,要想更有效地对日寇进行战略轰炸,那么就绝对需要攻占硫磺岛。
从1944年10月13日开始,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着手制订进攻硫磺岛的作战计划,并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正。美军先后对硫磺岛进行了371架次的空中侦察,综合空中侦察的情报制定了《日寇防御设施图》供指挥机关参考。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战地侦察,对硫磺岛日寇部署情况还是很不清楚,美军判断硫磺岛日寇守军为1.4万人,实际上有2.3万人。
攻占硫磺岛的战役行动,由美军太平洋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组织实施。美军参加此次登陆作战的兵力为:登陆部队由海军陆战队两栖第5军承担,该军下辖第3、第4、第5陆战师,指挥官霍兰德·史密斯;各型舰艇800余艘,包括各型航空母舰28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92艘、潜艇32艘;作战飞机约2000架,总兵力22万余人(登陆部队约6万人)。
根据计划,第5两栖军将在硫磺岛东部海滩约3150米的地段上实施突击上陆。第4、第5陆战师为第一梯队,第3陆战师为第二梯队。第一梯队的首要任务是攻占折钵山,并从折钵山以北最狭窄处切断折钵山与机场的联系,尔后向岛的北部进攻。为支援硫磺岛作战,美海军编成登陆突击编队、两栖支援编队、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后勤支援舰群和搜索侦察舰群,其主要任务是以舰载航空兵火力和舰炮火力支援硫磺岛登陆作战。
日寇在硫磺岛的驻军最早可追溯到1914 年建设气象电台。不过二战初期,日寇对该岛毫不在意,直到1940年才想到要在岛上修建机场,1944年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前,日寇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转基地,只部署了陆军约400人,海军守备部队约1100余人和飞机20架。
1944年3月,日寇已经获悉美军要将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的作用开始凸显。遂将陆军独立第145联队4000余人送上岛;4月继续增派海军守备队5000余人,此后还将计划增援塞班岛的部队,因塞班岛失守转而部署在硫磺岛。6月16日,硫磺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栗林忠道任师团长。截止1945年2月,日寇在岛上共有陆军13500人,海军7020人,共20520人,岛上所有兵力均由栗林统一指挥。
栗林忠道认为:面对美军的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遂主张凭借岛上南部的折钵山和北部的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指挥官市丸利之仍坚持歼敌于滩头,第2混成旅团长大须贺应少将和第109师团参谋长掘静一大佐也都反对栗林的计划。
由于所有的建筑原料都得依靠海军运送,所以最后栗林不得不做出了折中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对于陆军内部的反对者,栗林自然不会手软,很快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