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战场】兰姆伽集训:不亚于一场战役
兰姆伽是印度的一个小镇,位于印度加尔各答西北300多公里处,靠近格雅。小镇规模不大,只有几条街道,当地人开的一个电影院是镇上最现代的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兵营,曾关押过2万多名意大利战俘。营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周围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地。
1942年5月,史迪威从缅甸败退到印度后,为了重开滇缅公路,开始拟定一项收复缅甸的计划,在史迪威的反攻计划中,既包括美英两国向缅甸增派部队,也包括由美英援助,训练中国军队以备反攻。
史迪威想要训练一支中国军队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史迪威就长期以驻华武官的身份在中国任职。期间他游历过中国很多地方,目睹了很多灾难和战乱,对中国普通民众抱有很深的同情,并且还被中国普通民众勤劳、坚韧和智慧的品格所折服。他对中国国民政府和军队的腐败极为痛恨,但对中国士兵却非常欣赏,他认为中国士兵优于德国和日本的士兵。史迪威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深信穿草鞋、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一旦装备完善,训练有素,指挥有方,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士兵相抗衡。”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数万将士的遗骨洒满了野人山。史迪威心中既怀有愧疚,也充满了不甘。在向印度撤退的路上,他就开始酝酿下一步计划,也重新拾起了训练一支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构想。
在印度短暂停留时,他的设想更加具体化:由英国方面提供场地,在印度修建一座大型兵营接纳中国军队;由美军提供装备并派出军事教官;由国民政府提供十万兵员,接受美军的训练方法、装备美式武器。整训完成后,开赴前线、反攻缅甸。
1942年6月3日,史迪威返回重庆面见蒋介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并表示如果蒋能够同意,他会游说美方决策层,全力促成此事。对于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虽然不能将责任全部算在前线将领头上,可蒋介石还是对史迪威有些不满。不过,这份计划让他很兴奋,蒋原拟令转入印度的中国军队在印度休息几个月后,从西藏返回国内。在听取了史迪威的汇报后,他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命令驻印度的中国军队暂不回国。并当即承诺史迪威,如果需要国民政府将源源不断地向印度输送兵员。
史迪威的计划很快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办公桌上。此时,美军在太平洋上刚刚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高兴之余罗斯福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太平洋上的战事还远没有到乐观的时候。日寇依然强大,而且占据着西太平洋地区绝大部分岛屿。
根据1942年初美国和英国确定的“先欧后亚”的战略原则,盟军将主要力量投向了欧洲,包括英联邦所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军队都优先投送到欧洲和北非地区。在亚洲和太平洋,美军需要盟友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是美国和日本谈判的筹码。在与日本谈判期间,美国一方面继续向国民政府输送援助物资,另一方面也计划在必要时,牺牲中国换取日寇停止在太平洋扩张。
战争爆发后,双方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罗斯福也改变态度。史迪威的计划来得正是时候,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适当地装备美军武器,在战场的另一端牵制住更多的日寇,使其不能向南增兵,无论如何都符合己方的利益。于是,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美方立即着手准备,并说服英国方面给予配合。
就这样,三方达成一致。不久,经蒋介石决定,除在兰伽训练基地训练中国军官外,中国驻印部队首先留此补充训练,并从中国空运5万部队进入兰姆伽受训,上述部队由中美租借武器内配给装备。
1942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训练营由史迪威直接管理,罗卓英担任其副手。由于国民政府军队内存在克扣军饷、体罚士兵的恶习,史迪威最初提出在训练营中只接纳士兵,军官全部由美方人员担任。他的这个意见遭到罗卓英的反对(蒋授意),因为此举无疑将让国民政府失去对军队的控制。经过几番争执,史迪威不得不做出妥协。最终确定由美军负责装备和训练,日常管理、纪律方面仍然由中国驻印部队负责。
英国方面负责的主要是后勤工作,包括场地、卫生、伙食、营养、医疗、运输等事项。
在此期间,兰姆伽训练基地经过改造,新建了几个宽阔的训练场和打靶场,营区内有200多栋大小房屋,可以容纳数万人的部队。整个营区由新修筑的柏油路相连接,各种训练和生活设施齐全。在史迪威到达兰姆伽之前,训练中心工作由美国人麦凯布主持,阿姆斯任总教官,训练中心下设步兵、炮兵、工兵、通信、汽车、坦克、卫生、兽医和驮载等学校,计划每期学员训练6至8周,随后返回所属部队。训练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步骤,重点训练科目是操演武器和实弹射击。随后为了适应缅北丛林作战需要,又进行了丛林沼泽地区作战训练。
194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