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1941年冬季反攻之杰米扬斯克战役:党卫军的崛起
在1941年冬季苏军发起的一系列反攻中,根据苏军统帅部的部署,苏军在北方战线的反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沃尔霍夫方向的反攻,旨在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季赫温战役和柳班战役);二是库罗奇金指挥的西北方面军在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的配合下,从伊尔门湖以南向旧鲁萨、索利齐、德诺方向发动进攻,切断诺夫哥罗德地区德军的交通线,然后与沃尔霍夫方面军一道围歼德军北方集团军群。
伊尔门湖地区处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在1941年12月28日,希特勒命令东线各部队转入防御后,德军驻守伊尔门湖以北地区的是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所辖第38军右翼和第10军;在伊尔门湖以南地区,由阿勒菲尔特指挥的德军第2军以杰米扬斯克为核心负责防御,这里也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在第2军的南面,是莫德尔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该集团军的最左翼是第23军。其中,集结在伊尔门湖南北的第16集团军第10军和第2军共8个师13万余人。
为达成苏军统帅部雄心勃勃的作战目标,西北方面军必须首先打掉北方集团军群薄弱的南翼集团,也就是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德国第16集团军。为此,库罗奇金将方面军所属部队组成三个作战集群,北部集群的第11集团军负责从伊尔门湖北部向德军防御纵深旧鲁萨发展进攻;南部集团由第3、第4突击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组成,负责从伊尔门湖南面的奥斯塔什科夫发动攻击,插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切断其联系,并与第11集团军的北部集团一同包围杰米扬斯克的德军;中路第34集团军负责在杰米扬斯克正面发动佯攻,以吸引德军防御部队。
1942年1月7日,在伊尔门湖南北两侧和奥斯特什科夫地域,苏军4个集团军23万人在铺满厚厚积雪的战场上向德军发起了进攻。
在北线,苏军右翼的第11集团军向旧鲁萨和杰米扬斯克之间推进,其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德军第10军第290步兵师防御阵地。经过3天的恶战,第11集团军在德军防线多处达成突破,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月9日,第11集团军推进至旧鲁萨,从北、东北和东面对该城完成环形包围。
在苏军的空袭中,旧鲁萨城内燃起大火,城内守军乱作一团,在苏军不计伤亡的进攻中,德军不得不把城内包括工程部队和空军地勤部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此后,德军快速部队第18摩托化师第51团赶到战场,才阻止了苏军的推进,而德军第290步兵师则在旧鲁萨以东被苏军包围,后勤补给只能依赖空投。
在南线,苏军第3和第4突击集团军是西北方面军中进攻能力最强的部队。其中,普什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包括第23、第33、第257步兵师和第20、第27、第31、第42、第45和第54步兵旅;叶廖缅科指挥的第4突击集团军包括第249、第332、第334、第358和第360步兵师和几个步兵旅,两个集团军共有8个师又10个旅,此外还包括适合冬季作战的12个滑雪营和4个坦克营,总兵力兵力共计12万余人。
在苏军进攻的当面战线上,战前双方在谢利格尔湖东西两侧形成对峙,在湖的西面是阿勒菲尔特指挥的德军第16集团军第2军和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的第253步兵师。第2军下辖第12、第32和第123步兵师,从北至南依次展开。在此前的连续作战中,第2军同样遭受惨重的损失。在苏军重点进攻的地段上,德军第32和第123师一共只有1.2万人,兵力还不足一个满员师,他们的防御地带却有190多公里长。为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从为数不多的预备队中,将刚从法国调来的第81步兵师(兵力相当于1个加强团)增援到这个方向,与党卫军的1个骑兵旅组成预备队。
1942年1月9日,苏军的2个突击集团军从奥斯塔什科夫出发,越过谢利格尔湖,向德军发起突击。由于地形有利于防御,德军初期在谢利格尔湖的防御相当成功,苏军的突击力量在茂密的森林地带和1米多厚的积雪中,无法发挥快速突击的能力。为此,叶廖缅科命令部队伐掉树木,为坦克部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试图能够快速地突入到德军的防御纵深。但即便如此,苏军的进攻仍然非常迟缓。
在两翼进攻的同时,中路第34集团军的5个师开始从正面对杰米扬斯克地区发动牵制性进攻。
此时,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勒布察觉到了危险,在杰米扬斯克的第16集团军主力位置过于突出,苏军的两翼一旦突破己方防线,他们将被苏军在北、东、南三个方向遭到苏军的攻击。更坏的情况是苏军的两翼如果会合,杰米扬斯克就会被苏军四面包围,在东线战场开战以来,德军还没有出现过这种遭遇。1月12日,勒布向希特勒请求将杰米扬斯克的部队西撤,在旧鲁萨地区重新组织防御。
希特勒认为勒布的判断过于悲观,他提出了所谓的“要塞战术”:即便第16集团军部队被苏军包围也并非坏事,因为这将会吸引更多的苏军在包围圈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