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外围作战:德军不分兵会是什么结果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甚至是战役进行的初期,德军统帅部还都没有将其视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在进攻斯大林格勒之前,当面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遭遇重大损失,德军统帅部判断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不会有苏军的重兵集团,所以认为德军会很快夺取这座城市,进而继续东进。
1942年春,德军统帅部制定“1942年夏季攻势”作战计划,即“蓝色行动”计划。该计划将德军1942年的主要进攻方向确定在苏联南部地区,主要进攻目标是高加索地区,夺取那里的产油区。
此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尚集中在亚速海的塔甘罗格、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一线,如果直接南下夺取高加索地区,则其左侧后,即顿河方向的苏军势必会西进,切断其后方补给线,从而迫使德军回撤。所以,在蓝色行动方案中,德军在进攻高加索地区之前,首先要肃清顿河一线苏军,以稳固已占领区域。并以有力部队东进夺取斯大林格勒,确保南下德军的安全。
为此,德军统帅部于1942年6月对庞大的南方集团军群进行改组。其中,利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下辖第11、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冯·博克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2、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不久转隶A集群)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B集群还将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编为“魏克斯集群”,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指挥。
在随即实施的蓝色1号和蓝色2号行动中,德军将战线推进至顿河右岸,并在尚有夺取了顿河左岸的沃罗涅日。接下来,魏克斯集群按计划在顿河中上游与苏军对峙;得到加强的第6集团军开始东进,执行蓝色3号行动,夺取斯大林格勒;A集团军群则南下实施蓝色4号行动,即进攻高加索,占领格罗兹尼、巴库,夺取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工业设施。进而南前出波斯湾。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原计划还包括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但苏军在顿河中上游的溃败,让希特勒认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不会有大量苏军,所以没有必要投入太多兵力。所以临时改变计划,将第4装甲集团军划归A集团军群,以便对高加索地区形成更有威力的打击。这次临时调整,也使德军丧失了快速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良机。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和内河运输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前人口约60万。
在它的西北方向,顿河由西向东流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至斯大林格勒市区西北60公里处,该河流有一道向南的大弯曲部,顿河流向至此掉头向东南,最终汇入亚速海。在城市以西、以南为广阔的顿河下游地区、库尔班河流域和高加索。这些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1941年,乌克兰被德军全部占领后,斯大林格勒便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区域的唯一交通线的咽喉。斯大林格勒市区沿伏尔加河西岸延伸,呈狭长形,地势起伏不平,市内有许多高大建筑。城西近郊地势较高,城东河岸陡峭,城南多长条形湖泊。市区附近的伏尔加河河宽1~2公里,水深3至24米。
1942年初,随着苏军在冬季反攻中取得一些进展,战争动员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战场上的形势得到了改善,前线各部队的兵力和兵器也得到了补充。在制定1942年作战计划时,苏军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会是战场中段的莫斯科,所以统帅部将后备兵员优先部署在莫斯科周边地区。
斯大林乐观地认为:“莫斯科会战是战争的转折点,我军在冬季作战中已经给敌人沉重打击,现在德军感到兵力不足,补充困难,无法全线进攻。我军要积极防御,积蓄力量,而不是消极等待。应在适当时机主动出击,打乱敌人部署,夺取战场主动权”。
不久,在西南方面军司宁远铁木辛哥的极力建议下,斯大林否定了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提出的只在西方面军方向投入局部反攻的意见,要求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西南方面军实施反攻。
1942年5月,在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的指挥下,苏军向德军发起反攻(苏方称“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在初期取得一些进展后,铁木辛哥的部队没能抓住有利时机扩大战果,德军则从容调动部队,然后向苏军实施反突击。
至5月底,反攻的苏军伤亡被俘27万余人。不仅如此,苏军西南方面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顿河中下游地区的兵力已经非常空虚。德军第6集团军沿顿河向东南推进至斯大林格勒的400多公里纵深区域,西南方面军原有的几个集团军虽然没有被德军合围,可一度和方面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系,能够阻击德军东进的部队仅有大本营新调来的第62、第63两个集团军16万人。而得到加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则有14个师、27万余人。
1942年6月底,德军正式分兵。南路A集团军群在利斯特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