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下):夺取基辅
夺取基辅本来应该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原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原草原方面军)共同完成,但科涅夫的方面军被阻,这个任务交给了瓦杜丁的第1方面军独立完成。为了加强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实力,苏军统帅部将白俄罗斯方面军(原中央方面军)的第13和第60集团军划拨给瓦杜丁指挥。这样一来,瓦杜丁手上有66万人,坦克675辆,飞机700架。
防御基辅地区的德军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他的北翼是中央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南翼是第8集团军一部,总兵力50万人。双方的兵力相差不大,但在苏军主要进攻地段,瓦杜丁的兵力有绝对优势。
瓦杜丁在第聂伯河西岸有两个登陆场,一处是在基辅以北约40公里的柳捷日,另一处距离要远得多,在基辅以南90公里处的大布克林。相比于柳捷日登陆场,大布克林登陆场的面积更大,所以苏军将主要进攻方向选在了大布克林,并以一部分兵力在柳捷日登陆场发起牵制性进攻。对于主攻方向的选择,前线将领中很多人提出了异议,但这个决定是斯大林做出的,大家不敢“固执己见”。
为了向大布克林登陆场集中兵力和物资,瓦杜丁将最先进的渡河器材都集中到了这里,9月底,可以载重16吨的重型舟桥抵达,苏军开始架设桥梁,近卫第3集团军的坦克部队顺利地通过了第聂伯河。闻讯赶来的德军飞机对这里实施了猛烈的空袭,正在渡河的苏军遭受惨重的损失。10月中旬,苏军修建了一座750米的桩柱桥,在西岸的集结速度开始加快,至10月中旬,苏军近卫第3集团军主力在右岸完成集结。
苏军明目张胆地在大布克林集结,自然吸引了德军的重视。第8集团军第24和第48装甲军等部队陆续抵达大布克林地区,德军沿着登陆场20多公里的前沿构筑防线。
经验丰富的第48装甲军对炮兵阵地进行了精心设计,保证各师火炮可以对任何产生威胁的地段实施集中轰击。由于苏军桥头堡比较狭小,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而德军的打击重点,则是苏联军坦克,为此他们使用了包括高射炮、反坦克壕、路障、雷场在内的一切手段。大布克林地区本身有大量急剧起伏的山谷,不利于苏军施展坦克攻势,却非常方便德军防御部队的隐蔽。
1943年10月16日6时30分,苏军开始进攻。在大布克林登陆场苏军的炮兵达到了每公里290门,猛烈的炮火将德军的阵地洗刷了几遍,表面阵地被击毁。2个小时后,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开始冲锋,并很快突破的德军的前沿阵地。苏军当面对手是第48装甲军,这个军自苏德战争爆发就始终在东线征战,军长则是曼施坦因的老部下肖尔蒂茨。下午德军的坦克部队开始反击,苏军的进攻被遏制,并逐步向后撤退。
在接下来的一周,苏军每天都向德军的防线发起进攻,都被德军的炮火和坦克部队顽强击退。在大量消耗苏军进攻实力时,自身也损失殆尽。这样高强度、高烈度的战斗,取胜的关键就是实力,看谁能拼光对方。最后,肖尔蒂茨派上仅剩下的第3装甲师,但已经丧失信心的他逃离了战场,返回国内。希特勒无法原谅这个将军逃兵,他的职务被埃伯巴赫接替。
其实经验丰富的老兵已经预感到苏军快支撑不住了,肖尔蒂茨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为自己肩上加一颗星。果然,两天后,苏军因为耗尽了进攻力量,停止了进攻。斯大林似乎忘记了是自己坚持在大布克林登陆场实施进攻,反而对瓦杜丁的进展相当不满,事到如今他不得不考虑调整进攻方向。
10月24日,根据统帅部的新命令,瓦杜丁将主攻方向转到基辅以北的柳捷日登陆场。在南线大布克林,苏军留下被打残的第47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以及第27和第40集团,其余突击力量北移至柳捷日登陆场。为了隐蔽苏军的企图,瓦杜丁在大布克林地区留下了大量坦克和火炮模型,伪装的电台也制造大量的电讯讯号,让德军以为苏军不是转移进攻方向,只是在酝酿下一场攻势。
11月1日,第27和第40集团军在大布克林发起第二轮进攻。当然这是佯攻。不明就里的德军则紧急向这里调集了2个步兵师,不出意外地守住了阵地。
此时,苏军利用1周的时间在北线完成了集结,这些部队首先东渡第聂伯河,再北渡杰斯纳河,最后再西渡第聂伯河,完成了160公里的行军,最终集结在柳捷日登陆场。
加上这里原有的部队,在柳捷日登陆场集结了第38集团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以及大量加强部队。其中仅第38集团军兵力就达13.7万人,装备坦克108辆,76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2277门,反坦克炮391门,高射炮147门,火箭炮497门。因为登陆场实在太小,瓦图京的方面军指挥所,与莫斯卡连科的第38 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司令部,还有克拉夫钦科的近卫第5坦克军,相隔只有几十步,真所谓挤成一团。而在登陆场以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也将向西南发起进攻。
防守这里的是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