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二清算日(上)全线崩溃
1944年2月,东线乌克兰境内的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的攻势告一段落。德军在左翼的罗夫诺战役、中段的切尔卡瑟口袋战役和南翼的尼科波尔突出部战役中,不仅损失了大量精华,整个战场态势也趋于恶化。
在南翼,霍利德的第6集团军放弃尼科波尔和克里沃罗格,退守因古列茨河以西。这里无险可守,也没有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只要苏军发起新一轮攻势,霍利德根本无法防守。
在中路,从切尔卡瑟口袋里逃出了3.2万德军,他们丢掉了所有重装备和至少3万具德军尸体。在口袋的外面,劳斯的第1装甲集团军拼尽全力解救被围德军。经此一役,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装甲师都被打残,损失了大部分坦克。其中,第9、第11和第16装甲师撤离东线,转到西线一边休整重组,一边负责防御美英盟军登陆;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和第2装甲师(帝国师)也同样撤离东线,尚有一定战力的帝国师留下了一个战斗集群,相当于团级规模,希特勒师则因为损失太大,全部撤出东线战场。
在北翼,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在2个近卫骑兵军的配合下,穿过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空隙,渗透到德军后方,并袭取了南方集团军群北翼第13军防守的罗夫诺,造成德军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大。
面对这种情况,斯大林独具慧眼,他很早就看出罗夫诺西北方向,也就是德军两个集团军拉开的空隙是紧要地区,特别是沼泽地区西端的科韦利会是双方接下来争夺的要点。所以,他下令组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署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北面,防止德军在科韦利采取行动。
曼施坦因对战局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此前还一直想要说服希特勒尽量收缩防线,以便于能够集结一支有力的兵团向苏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反击。长期和苏军交战,他非常清楚苏军的战斗力也在下降,如果德军集中兵力反戈一击,胜负尚未可知。所以他一度请求希特勒把西线的几十个师全部调到东线,未果后又提出在东线成立一个指挥全局的司令部,统一调配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兵力,可两个方案都被希特勒否定。
现如今,曼施坦因不再尝试这样的努力。在他看来,德军在东线乃至整个战争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一名军人,他仅是尽职尽责;作为一名下属,他坚持忠于自己的元首。这一点和冯·博克等一批老派将帅很像,尽管与希特勒有众多的意见分歧,但他们对希特勒始终保持了一份军人的忠诚,从没有做过背叛他的事情。
在曼施坦因自己的回忆录中,他把苏军在1944年3月开始的第聂伯河右岸攻势的第二阶段作战称作“清算日”,这个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德军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如同经历了炼狱一般,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一度陷入被全歼的危险。即便他成功地率领部队突围,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已经支离破碎,最终被德军统帅部重组。曼施坦因也因此被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该集团军群不久也改称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早在1944年2月22日,曼施坦因发现战线中部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有所行动:苏军企图在文尼察地区渡过南布格河,实施一次中央突破,将乌克兰地区的德军割裂。同时,在他最重视的北翼,乌克兰第1方面军极有可能利用此前留下的空隙进入德军防线身后。加上北面又多了一个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番号,更加重了他的担心。
为了稳定自己的防线,加上霍利德的第6集团军因西撤缩短了防线,他决定将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北移,把一些地段交给第6集团军和配合其作战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
经过调整,德军的部署如下:南边的第6集团军退守因古列茨河一线,负责从五一城到黑海海岸地区的防御,兵力有18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在他的北面,沃尔勒的第8集团军固守乌曼至文尼察一线,必要时退守南布格河,该集团军有8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劳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沃尔勒的左翼,防止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南下,两个集团军共1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1个炮兵师、1个守备师、1个警察师。
在曼施坦因调整部署的同时,苏军统帅部也在筹划着下一步作战行动。斯大林的思路是一贯的,他坚持每个方面军同时出击,四处打击德军防线,这样可以让德军相对有限的装甲机动部队左右不能相顾。斯大林的作战思想越来越现实,他不指望通过一次战役就彻底击败德军。
他非常清楚,不把德军所有的精锐部队消灭掉,东线的战事就不会结束。为此,斯大林对前线将领的要求是优先收复国土,并在过程中逐步消耗掉德军的有生力量。他也同样清楚,苏军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为了弥补苏军兵力的消耗,苏军统帅部下令在新解放的地区募集新兵,乌克兰第1方面军因此获得了近8万人的补充;乌克兰第2方面军则获得了26万新兵。这些兵员几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他们将在实战中获得锻炼,或者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