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五巴格拉季昂行动(下):中央集群的覆没
1944年6月28日,在巴格拉季昂战役进行一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驻守的“白俄罗斯阳台”突出部防线已经崩溃。仅在维捷布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两地的包围圈中,德军就损失了十万人。由于战役正在进行,全部损失还无法计算。
在北面的第3装甲集团军所属三个军中,第53军已经不复存在,第9军退往西北方向,第6军划归第4集团军指挥。南面的第9集团军所属2个军被苏军几乎全歼,剩下的一个军划归给第2集团军指挥。中段的第4集团军主力尚在,可损失也相当惨重。4个军中,第39军军长马蒂内克在6月28日被击毙,第6军军长普费费尔在同一天负伤,死于当晚8时。
战斗还没有结束,苏军的进攻仍然给第4集团军造成了严重威胁。希特勒希望德军能够守住第聂伯河,万不得已退守别列津纳河。可截止到6月28日,苏军已经从多处突破了第聂伯河,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都已经前出到别列津纳河。所以,德军在这里也已经无法构筑防线。在前线将领的恳求下,希特勒允许第4集团军撤往明斯克地区。
6月28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晋升大将,这一年他仅有38岁。斯大林非常赏识这位后起的将星,据说还把他内定为未来苏军的最高统帅。同样获得晋升的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他于6月29日晋升为元帅,是卫国战争期间第6位晋升元帅的苏军将领,前五位分别是: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戈沃罗夫。
荣誉加身,自然少不了领取新的作战任务,两位司令员新的任务是分别从东北和东南方向对明斯克发起突击,赶超后撤的德军第4集团军,就地歼灭。
此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第1方面军距离明斯克都不足100公里,尾随德军第4集团军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距离明斯克160~170公里。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对后面的战局非常乐观,担任突击任务的是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他们在通往明斯克的道路上只有一条别列津纳河需要通过,然后就是一马平川,溃败的德军已经无力组织像样的抵抗。但是好事多磨,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意外地在别列津纳河畔遭受到了严重挫折。
就在中央集团军群溃败之际,6月28日,希特勒任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接替了布施的职务。在早些时候到达中央集团军群战线的,还包括第5装甲师和第505重型坦克营。连同一些中央集团军群的警卫师,莫德尔组建了绍肯集群,该集群负责在北面挡住苏军的推进。
6月28日,在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正向明斯克推进时,他们与德军绍肯集群遭遇,随即爆发了巴格拉季昂战役以来最大的坦克交战。
当天,近卫第3坦克军正沿着明斯克公路西进,准备通过别列津纳河。经过几分钟的火力急袭,苏军冲向克鲁普基。在这里,他们和提前抵达的德军第5装甲师遭遇。同时,第505重型坦克营的一个连埋伏在附近的树林中,等待苏军坦克靠近再实施打击。
上午10时,苏军的先头部队在遭到伏击后被迫后撤。午后,近卫第3坦克军军长沃夫钦科决定展开全军主力与德军决战,一同加入战场的还包括集团军所属第29坦克军的一个坦克旅。经过激战,双方都付出了较大的损失。就在苏军打算抢先通过别列津纳河上的桥梁时,德军及时地炸掉了这座重要桥梁。
至此,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失去了快速渡过别列津纳河的机会,他们需要工兵架设新的桥梁供坦克通过。
在明斯克东南,新到达的第4和第16装甲师组成的钢铁防线横亘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前进的道路上。这样一来,蒂佩尔斯基尔希的第4集团军两翼得到了保护,除了尾随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外,他们暂时没有其他地面上的威胁。
阻碍德军后撤的是苏联空军,他们炸毁了别列津纳河上的另一座桥梁,这里是德军后撤的必经之路。大量德军滞留在东岸,撤退道路上,车辆、火炮、马匹拥挤在一起,成为苏联空军的理想目标。
一位亲历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群群歇斯底里的士兵在河道纵横、桥梁被毁的大片沼泽以及树林里夺路而逃。这里道路奇差,天气闷热,粮食匮乏,并且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另一个装甲师指挥官描绘了德军的内部崩溃:“人们在互相诅咒、厮打。一辆马车撞到了另一辆,车轮坏了,于是越来越多的马车撞到了这辆马车。”
正在撤退的第4集团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集团军下辖第6、第12、第27和第39军,四个军已经阵亡了两位军长。为此,集团军对所属部队进行改编,组建三个作战集群。其中,米勒集群辖3个步兵师和统帅堂装甲师;康尼格集群辖1个步兵师和两个团;更早组建的绍肯集群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接收了第27军的部队。
第4集团军什么时候能够撤退到明斯克,德军统帅部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也无法测算。但他们算出了另外一个时间:第4集团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