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八波罗的海战役:战略机动下的胜利
1944年初,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中遭受打击,不得不从列宁格勒及以南地区撤退。至1944年4月,德军撤退到以波罗的海沿岸的纳尔瓦、普斯科夫、陶格夫匹尔斯的“黑豹”防线。这条战线长达650公里,用于阻止苏军进入波罗的海三国。
1944年7月,巴格拉季昂战役期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遭遇惨重损失,集团军仅有3个师向西北方向败退。在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逼迫下,德军退往立陶宛,与北方集团军群一道防守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至德国东普鲁士的狭窄地段。不久,德军统帅部将第3装甲集团军划归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并给该集团军划拨了新的部队,至7月中旬,莱因哈特的麾下再次组建3个军级集群,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
在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后半段,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继续扩大战果,尾追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进入立陶宛境内。7月27日,苏军攻占希奥利艾,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大门。7月31日,一支苏军坦克旅(近卫第3机械化军近卫第8机械化旅)在旅长克列麦尔上校的率领下,经过一夜强行军一口气突进125公里,抵达波罗的海里加湾。至此,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东普鲁士的陆上联系被切断。
前线进展如此迅速,甚至让苏军统帅部对战报将信将疑。为此,近卫第3机械化军军长命令克列麦尔灌上3瓶波罗的海的海水,用专机送到莫斯科,摆在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才让统帅部相信这个事实。
但好景不长,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的装甲部队陆续抵达北部战线。第3装甲集团军一下子得到了2个装甲军(5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800辆坦克的加强,苏军的攻势被迅速遏制。
8月中旬,德军开始反击。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很快就抵近希奥利艾,但随后苏军的抵抗开始猛烈。为了挡住德军的装甲集群,原隶属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划归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连同原地驻守的近卫第2集团军、第51集团军和3个坦克军,苏军同样遏制了德军的反击。
战至8月21日,德军攻占图库姆斯,在该地和里加(拉脱维亚首府)之间形成了一条30公里长的走廊,重新恢复了北方集团军群和东普鲁士之间的陆上联系。至此,双方均耗尽进攻力量,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可苏德双方彼此都清楚,下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截至1944年8月,德军在东线兵力最雄厚的军群要数北方集团军群,他们在年初经历的打击(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相比中央集团军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损失要小得多。经过补充,新任集团军群司令舍尔纳的麾下有60多万人(不算第3装甲集团军)。可他们的战线也非常漫长,从南面的拉脱维亚里加湾一直向北延伸,直至爱沙尼亚北部、芬兰湾的纳尔瓦,长达600多公里。
在德军防线对面,从北至南部署了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第2方面军和第1方面军,同时,更南面的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正试图攻入东普鲁士。虽然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东普鲁士之间的恢复了陆上联系,可南部防线、图库姆斯和里加之间的走廊太脆弱,北方集团军群仍然面临巨大的危险。
在战线的北面,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于7月间突入拉脱维亚。在其凌厉攻势下,德军黑豹防线的重要据点一个接一个丢失。7月21日,苏军第67集团军、第1突击集团军从德军第38军手中夺取了奥斯特罗夫,从而在德第16、18集团军之间撕开了一个口子。7月23日,苏军第42集团军占领了普斯科夫。至此,德军的黑豹防线基本瓦解。
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频繁更换。曾经担任集团军群司令2年之久的屈希勒尔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后期被解职。接替屈希勒尔职务的是东线的防御大师莫德尔,在其果断的措施下,德军撤到黑豹防线,战线得以稳定。此后不久,莫德尔南调,林德曼接任集团军群司令。也正是在此期间,德军的黑豹防线遭受一系列的打击。对战局丧失信心的林德曼要求将部队撤到东普鲁士,被希特勒一顿训斥。在丢掉防线重要据点波洛茨克后,希特勒下令解除了林德曼的职务,改由纳尔瓦集群指挥官弗里斯纳接任集团军群司令。7月底,北方集团军群战事越来越吃紧,希特勒将自己的爱将舍尔纳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到北方集团军群,弗里斯纳则担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在此期间,希特勒考虑过放弃波罗的海三国。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海军司令邓尼茨阐述了波罗的海的重要性。他认为:坚守波罗的海有3个理由,其一是德国军事工业急需的瑞典矿石需要经过这片海域运输回德国本土;其二,海军潜艇训练基地就在波罗的海沿岸,而且这里还有海军的军港,被盟军赶出大西洋的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船就停泊在这些港口内;其三,波罗的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