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东普鲁士战役(下):柏林战役的预演
1945年2月,经过东普鲁士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被苏军割裂成四个部分。其中,魏斯的第2集团军退守但泽走廊,米勒的第4集团军坚守在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以西,柯尼斯堡要塞守军,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在泽姆兰德半岛。
上述四支部队并不是完全孤立,第4集团军和柯尼斯堡要塞守军之间,沿弗里施湾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泽姆兰德半岛和第2集团军之间可以通过弗里施沙咀保持联系。
在其他战场上,苏军在刚刚实施完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已经夺取了几乎所有波兰的领土,将战线推到德波边境、奥得河一线。也就是说,参加东普鲁士战役的苏军完全没有侧翼的威胁,可以放手实施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各个孤立的重兵集团实施打击。
首个被打击的目标是托伦要塞。该要塞坐落在维斯瓦河右岸,是苏军此前长途奔袭时没有攻克的德军据点。起初,苏军判断要塞守军仅有3000人,所以只留下少量部队在这里监视德军。实际上德军在这里驻扎了包括第73步兵师、警察部队、要塞守备部队和军校学员共计3万多人。
1月30日,德军趁苏军兵力薄弱,借助黑夜向维斯瓦河对岸突围。突围一开始的进展顺利,他们凭借兵力优势突破了苏军的封锁线。获悉德军突围,罗科索夫斯基迅速抽调第70集团军6个步兵师和近卫第1坦克军发起追击。至2月2日,大部分德军被消灭,1.2万人被俘,约3000人逃到维斯瓦河对岸。
同样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方向,苏军第二个打击目标是埃尔宾。这里是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攻方向上留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钉子。在东普鲁士战役第一阶段,苏军急于冲向波罗的海海岸,在远途奔袭的过程中,没有停下来夺取这个坚固据点。
防守埃尔宾的德军由众多小的作战单元组成,主要包括:第561、第562人民步兵师(也称国民掷弹兵师)一部;第7、第13装甲师一部;第28歼击师一部和第170步兵师一部,兵力共计1万人。2月初,费久宁斯基指挥的第2突击集团军奉命夺取该城。2月3日,第2突击集团军第98和第116步兵军开始攻城,第381步兵师担任主攻。
进攻发起后,苏军的进攻马上遇到了困难。德军的工事非常坚固,很多石质建筑被德军改造成防御堡垒。此外,连续的降雪把战场盖上了厚厚的积雪,122毫米的火炮发射的炮弹落在积雪上,威力大打折扣。此时苏军更大口径的重炮还没有赶上来,所以只好将这些建筑物包围起来,然后绕过他们继续向前推进。
几天后,苏军重炮旅抵达前线,步兵部队也吸取这几天的战斗经验,组建了众多的强击战斗群,每个战斗群配备10几个冲锋枪手、2~3门火炮、5~6个携带炸药的工兵、1~2个反坦克步枪。重炮旅的152毫米火炮则随时为战斗群提供火力支援。
战至2月10日,埃尔宾被苏军攻克。德军残部从西面突围,与第2集团军主力会合。
经上述两战,苏军在东普鲁士地区的局势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德军在丢失托伦要塞和埃尔宾后,也清楚东普鲁士的局面最好的结果是维持现有阵地。此后德军统帅部对北方集团进行调整。魏斯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第2集团军司令由绍肯接替。该集团军此时已经大部分退往维斯瓦河左岸,遂被就近划归希姆莱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同时担负着但泽地区的防务。
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部从泽姆兰德半岛撤出,然后调往但泽走廊的东波美拉西亚,也纳入维斯瓦集团军群战斗序列,该集群掩护柏林北部地区。原第3装甲集团军所属第28、第9军留守半岛,组建“泽姆兰德”集团军级集群,共辖7个步兵师,其中包括“皮劳”要塞的第607师。
拉施继续坚守柯尼斯堡,他的部队辖4个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主力。在柯尼斯堡以西,米勒的第4集团军尚有23个师,但严重缺编。调整后,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33万人。
在此期间,苏军统帅部也重新调整了北方各个战线的兵力和战斗序列。其中,围攻库尔兰半岛的部队全部划归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原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接替叶廖缅科,担任方面军司令员,后者改任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员。
负责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德半岛方向的部队全部划归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仍然是巴格拉米扬大将。
负责消灭柯尼斯堡以西、德军第4集团军的任务交给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沃利斯基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又一次划给该方面军指挥。
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不再参加东普鲁士方向的作战,该方面军右翼几个集团军交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其余部队则投入到维斯瓦河下游方向,专门负责打击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
经过上述调整后,苏军参加东普鲁士战役的部队由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组成,合计兵力8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