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场】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次由蒙哥马利主导的进攻
1944年整个八月,西线盟军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在法莱斯盟军重创B集团军群,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在法国南部,盟军成功地实施了“龙骑兵”行动,将德军G集团军群赶回了德国边境;8月24日,法军第2装甲师进入巴黎,标志着德军结束了对法国长达四年的军事占领。
在前线和盟军总司令部都洋溢着胜利的气氛,败退的德军一口气撤退了300多公里,盟军则一路追击。其中,英军第21集团军群北上攻入低地三国,并于9月初相继攻占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尤其让盟军惊喜的是安特卫普港的设施完好无损;美军第12集团军群则继续向东逼近德国边境;被滞留在法国西南部的德军后撤无路,很快向盟军投降。
通过自己的侦察队和德军战俘的口中,美军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意识到当面的德军根本无法阻止盟军的前进。第3集团军的攻势摧枯拉朽,先头部队的推进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军的溃败速度。他坚信只要美军继续前进,就能将法莱斯口袋中漏掉的德军一网打尽。所以他酝酿了单枪匹马攻入德国本土的计划,即抢在溃败德军的前面,从正面突破齐格菲防线,直抵莱茵河畔。
蒙哥马利自法莱斯口袋战役期间就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认为齐格菲防线一定有德军重兵把守,所以正面进攻必定会被打得头破血流。他不同意直接进攻德法边境的齐格菲防线,主张先夺取北面的荷兰,然后绕过这条防线进入德国本土的鲁尔工业区。这样一来,盟军可以达成三个战役目标,其一是可以摧毁在荷兰部署的德军导弹基地,使其无法继续向伦敦发动袭击;其二是夺取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可以削弱德国的生产能力;其三是避免在齐格菲防线陷入苦战,使德军精心构筑的防线没有用武之地。
两相比较,巴顿的计划看起来有些莽撞,而蒙哥马利的计划则充满了谋略。但后者的计划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假设上,就是德军在齐格菲防线有重兵把守,盟军绝不会轻易突破德军的防线。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战后有关资料中披露,当美军第3集团军逼近时,齐格菲防线地区几乎无人防守。这条沿着德法边境修筑的防线此时杂草丛生,弹药库里空空如也。要塞的火炮已经搬到了“大西洋壁垒”,炮兵掩体的大门都上了锁,甚至连钥匙都找不到了。
在防线后面不远的科布伦茨(西线德军司令部所在地),接替克鲁格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的伦德施泰特也非常清楚,如果美军打过来,自己根本守不住防线。当他听到铁链的响声时,这位年近七旬,已经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帅会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巴顿的坦克打到这里来了。
然而,盟军内部的分歧让他们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巴顿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他被告知停止前进,而且中断了第3集团军的油料供应。理由是盟军要集中物资优先供应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美军第3集团军和整个第12集团军群都要原地转入防御。
中断油料供应对于巴顿来说是致命的,他的集团军每天要消耗1500多吨燃油,由于供应始终非常紧张,第3集团军也基本上没有储备,但眼看要到手的胜利就这样丢掉实在可惜。情急之下,他命令先头部队将所有剩余的油料都加给1/4坦克和车辆,甚至要抽出其余3/4坦克和车辆油箱里的油料,然后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前进。
8月30日,第3集团军已经进入到法国东部的南锡地区。8月31日,美军渡过马斯河,在对岸建立了桥头堡。此时,巴顿的油料彻底耗光了,他的部队停留的位置后来被称为“南锡缺口”。巴顿跑到布莱德利的司令部,当面指责自己的上司:“该死的,只要给我加满汽油,两天内我就能打到德国本土!”
这次阻拦巴顿的并非布莱德利,而是艾森豪威尔。面对盟军取得的胜利,艾森豪威尔面前却摆着两个棘手的难题,其一是德军在从法国撤退时,严重破坏了法国境内的铁路和公路,在诺曼底堆积如山的物资无法及时地运送给前线部队,这就导致后勤无法支撑盟军在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所以,盟军在进攻方向上必须有取舍,将有限的补给能力用在某一个方向上。
其二是美英之间越来越严重的分歧,让这位善于组织、协调的将军头痛不已。事情还是要从诺曼底登陆前开始讲起。西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美国人,但他手下的副司令特德、海军司令拉姆齐、空军司令马洛里都是英国人,陆军则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利分别指挥英军和美军部队,这种人事安排就已经显露出一丝端倪。
尤其是最重要的陆军,为了能够更好地指挥地面部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初设立了临时指挥机构,由蒙哥马利统一指挥上陆的盟军地面部队。艾森豪威尔将指挥迁到法国后,对地面部队进行改组,将美军第1集团军从第21集团军群中剥离出来,与美军第3集团军共同组建了第12集团军群,他借此收回了一部分陆军的指挥权。不过两个集团军群仍然由蒙哥马利协调作战,即便如此也让蒙哥马利和他身后的英军联席参谋会议十分不满。
9月1日,艾森豪威尔进一步对盟军的指挥系统做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