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长衡战役:被遗忘的泰山军-第十军
1944年5月,在豫中战役结束后不久,日寇即发起长(沙)衡(阳)战役。此役的作战目的是打通粤汉铁路线,将粤汉铁路和平汉铁路连成一线,构成陆上战略交通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寇在第9战区就没有再发起过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在日寇的史料中记载,日寇第11军各师团对第9战区产生畏战情绪,甚至一度将情绪扩散到整个国军部队。
1942年7月,横山勇接任第11军司令以后,先后对第6战区发起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经过两次会战后,特别是常德会战后,第11军的战斗意志才有所恢复。
根据日寇大本营的命令,整个豫湘桂会战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豫中战役主要由华北方面军第12军实施,第11军负责策应;第二阶段的长衡战役由第11军实施;第三阶段由华南第23军和驻越南第21师团实施。
此时的第11军共有8个师团又1个旅团,为了击败当面第9战区主力,中国派遣军又给第11军增派了大量部队,包括华北方面军第27师团、第37师团(8月抵达战场)、第3战车师团一部以及第13军第64师团。上述部队将与第11军抽调出来的5个师团组成攻击兵团,投入此次会战。
此外,中国派遣军还抽调4个旅团接替第11军的防务,从本土刚刚组建的4个野战补充队(旅团级)纳入第11军战斗序列,随时补充各师团的战斗损耗。
1944年3月,日寇第11军拟定进攻长沙、衡阳的作战计划。但中国派遣军认为计划过于消极,不符合派遣军的作战意图,遂调派关东军高级参谋岛贯武治担任第11军高级参谋,后者于4月拟定新的作战计划:
以第3、第13、第40、第68和第116师团为一线兵团,并列于华容至崇阳一线。其中,右翼第40师团从南县渡洞庭湖,沿沅江、益阳、宁乡南进;中路第68和第116师团从岳阳出发,沿粤汉铁路岳阳至衡阳段南进;左翼第3和第13师团沿平江、浏阳、萍乡、茶陵南进。
第27、第34和第58师团组成二线兵团,进攻发起前集结在监利、蒲圻,随时投入战场;独立第17混成旅团进至江陵、松滋河一线,监视第6战区部队,掩护部队右翼。华南地区的第23军计划在第11军行动后,以第22师团和独立第22混成旅团向广西梧州、柳州攻击,以牵制第4战区部队不能增援;京沪地区的第13军计划以第70师团向衢州攻击,以牵制第3战区部队不能增援。空军则以第5航空军为主,其第1飞行团任务是歼灭桂林地区的中美空军,主力用于直接支援第11军作战。
上述部队中,参加长衡战役的部队兵力为25万~28万人。
国民政府方面,第9战区自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战区所属部分部队被抽调。由于防区内鲜有战事,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开始懈怠。各部队派系之争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以正统自居,排挤地方部队,引发各方的不满。中央军的高级将领自持“天子门生”庇护,骄横跋扈,甚至对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令也阳奉阴违。第9战区的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大不如前。
1944年5月初,日寇打通平汉铁路。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寇后续必然对粤汉铁路发动进攻,遂命令第9战区“积极准备,勿为日寇所乘”。
战前第9战区共有10个军,部署在赣北、鄂南、湘北和湘西地区。其中,右翼新编第3军和第58军防守赣北地区(不在此次日寇第11军打击范围);左翼第72军(傅冀部)防守鄂南;中路第20军(杨汉域部)、第44军(王泽俊部)驻守湘北,第99军(梁汉明部)防守湘西。战区直属部队包括:第37军(罗奇部)集结于汨罗江,第4军(张德能部)集结在长沙,暂2军(沈发藻部)集结在株洲、渌口,第10军集结在衡阳、衡山之间。
不久之后,日寇第11军开始向崇阳、岳阳、华容地区集结,军事委员会于5月28日电令第9战区“准备决战”。由于担心第9战区兵力不足,军事委员会从周围战区抽调9个军增援第9战区。上述部队兵力合计约40万人,但由于军事委员会命令下达过晚,各战区部队在会战发起时,还没有来得及抵达长衡地区,日寇就已经发动进攻。
1944年5月27日,日寇5个师团开始分三路向第9战区发动进攻。
右翼第3和第13师团轻易突破守军阵地,至6月1日,先后攻占通城、麦市、平江,抵达汨罗江北岸;中路第68和第116师团首先强渡新墙河,击破守军第20军阵地。先头部队乘汽艇渡过汨罗江,攻占归义;左翼第40师团首先攻占南县、安乡,然后继续向洞庭湖南岸推进。
此后,第11军司令横山勇命令一线各师团不得冒进,并命令二线兵团第34和第58师团立即南下投入战斗,负责夺取长沙;左翼第3和第13师团在平江、长寿街集结休整,待第34和第58师团抵达战场后,分两路进攻浏阳;右翼第40师团沿洞庭湖继续南下夺取沅江,切断第9战区西撤的通道,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