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凯塞林2:他和隆美尔都把兵力用到了极限
1942年6月21日,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攻克北非重镇托布鲁克。随即他又继续挥戈向东,逼近尼罗河三角洲。这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的顶峰,他也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在隆美尔对面的英军将领奥金莱克已经做好了撤离亚历山大港的准备,他并不清楚隆美尔的用兵已经到了极限,德军几乎拼光了坦克。当隆美尔抱怨己方糟糕的后勤保障时,站在他身后、为其提供作战补给的正是时任南线德军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后者也和他一样,已经把德军的补给能力用到了极限。他也爱莫能助。
凯塞林对德国传奇元帅的评价不低也不高,他认为在指挥军级规模的机动部队时,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但在指挥规模更大的部队时,则显得太过情绪化,而且反复无常。二人的分歧起于1942年初,隆美尔主张对英军发动一次奔袭,一举将英军赶出北非。而凯塞林则主张先清除地中海补给线上的芒刺——英军控制的马耳他岛。
从后来的结果看,隆美尔错了,不过这样评判似乎也不算公平。本篇的主角不是隆美尔,也不是介绍北非战场,而是担任南线德军总司令的空军元帅凯塞林。他在1941年11月28日抵达意大利罗马,接管德国南部战线。由一位空军元帅指挥陆海空三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绝无仅有的。其中不仅仅是凯塞林的“两栖”身份,也夹杂着德国空军内部的倾轧。
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40年7月,了解一下凯塞林是如何从第2航空队司令摇身一变成为战区总司令的。
1940年6月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陆军将领们都能洗去身上的硝烟,好好享受一下闲暇的假期了。空军则不同,实际上在法国战役临近结束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对英国南部港口设施和英吉利海峡上的盟国舰船发动了空袭。
从军事角度上看,德国攻取英伦三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舰船。这就意味着即便陆军再强大,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海峡对岸。
论规模德国空军面对英国空军具有碾压式的优势,可若跨越海峡作战则暴露出了德国空军的弱点。德国空军没有重型轰炸机,而轻型和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小、航程短,无法胜任战略轰炸任务。德军的战斗机性能也不及英军战斗机,加上英军有完备雷达预警系统,夺取英伦三岛的制空权并没有把握。
空军司令戈林在这段时间很失意,二战爆发前他因为反对进攻波兰让希特勒感到不满。1941年1月发生的“梅赫伦事件”(该事件导致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泄密),更是让希特勒觉得戈林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放纵部下违反军规。
英军实施敦刻尔克撤退行动时,其实已经给德国空军敲了一次警钟,显然德国人高估了空军的战斗力。但纳粹唯一的帝国元帅早已算不上是军人,他希望借不列颠空战让自己重新赢得希特勒的倚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下达“海狮计划”,命令德国空军在登陆前夺取英国本土制空权,并摧毁英国境内的港口、机场、舰船和其他军用设施。为此德国空军第2、第3和第5航空队共计3000余架飞机投入作战。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部署在比利时,下辖第1和第2航空军,包括821架水平轰炸机、74架俯冲轰炸机、764架战斗机,是此次空战的主力。
自7月中旬起,德国空军开始对目标实施试探性轰炸。8月2日,戈林在自己的私人庄园召开空军会议,正式下达代号“鹰日”的作战行动,他坚信5天内打垮英国的防空力量,13天内取得制空权。自8月8日起,德国空军加大了空袭力度。8月15日,空袭达到高潮,德军在这一天累计出动了2119架次飞机,但收效不大。
凯塞林在不列颠空战中不仅品尝到了当初反对研发重型轰炸机的苦果,还在战斗机的使用上犯了错误。他要求战斗机部队为轰炸机提供近身护航,包括让战斗机跟随俯冲轰炸机进行俯冲。第2航空队战斗机部队司令进而提出具体建议,让轻型战斗机负责在空中与英军战斗机格斗,让中型战斗机为轰炸机提供近身护航。凯塞林反对“护航战斗机”和“防御战斗机”分开的概念,因此反对将两种战斗机混编的做法。
8月18日,戈林第二次在他的私人庄园召开会议。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德国空军已经损失了358架飞机,另有102架被击伤,同期英国空军的损失只有165架,另有25架在地面被击毁。在这次会议上,戈林决定将施佩勒指挥的第3航空队所有战斗机都调给凯塞林,让其专注于日间空袭,第3航空队则负责夜间空袭。
至8月底,德国空军情报部门得出了一个错误结论:英国空军已经损失了1115架飞机,其所剩飞机不超过300架。与此同时戈林提出了将空袭目标改为英国城市的建议,并被希特勒采纳。9月5日,戈林正式下令集中轰炸英国首都伦敦。
据英国方面记载,德国空军情报部门在8月底宣布的数字虽不准确,但其结论是基本正确的,那就是英国空军力量即将耗尽。如果德国坚持原定方案,继续轰炸港口、机场、兵工厂等设施,德国空军很有可能夺取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