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巴顿12:生怕做错什么的“小媳妇”
1944年1月25日,一架C-54民用飞机从非洲起飞前往英国。机上有两位乘客,一位是美国陆军中将小乔治·巴顿,另一位是他的随从参谋查尔斯·科德曼中校。
这是一次秘密旅行,德国情报部门负责在巴勒莫监视巴顿的情报人员于1月24日突然失去了他的行踪、去向不明,立即引起了德军统帅部的关注。不过他们多想了,盟军不想对德国人隐瞒巴顿的去向,甚至还希望德国人早点知道。之所以让巴顿秘密前往英国,其实是不想惊动媒体,因为那场“打人事件”的余波还未停息。
美国和英国媒体一直抓着那件事不放,尤其是别有用心的英国新闻界。除此之外,盟军司令部里也有一些人逢“巴顿”必反,新闻官罗伯特·麦克卢尔极力讨好艾森豪威尔,为自己的“老板”在“打人事件”中替巴顿背锅鸣不平。麦克卢尔提醒艾森豪威尔:巴顿会毁了你。
艾森豪威尔也被搞得心烦意乱,甚至有弃用巴顿的打算。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盟军已经决定实施“霸王行动”,罗斯福亲自任命艾森豪威尔出任西线盟军总司令,直接指挥这场军事行动。从战役规模考虑,英、美都需要组建一个集团军群级的指挥部,由谁来指挥这支美军立刻提上了日程。巴顿从巴勒莫给还在北非阿尔及尔的艾森豪威尔送去了两只火鸡,暗示他“我近在咫尺,随时候命”,可艾森豪威尔最终没有选择动不动就蛮干的巴顿。
经过再三考虑并征得马歇尔的同意,艾森豪威尔让行事谨慎的布莱德利担当此重任。1944年1月18日,得知此事的巴顿大感失望。他认为自己已经被抛弃了。
曾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掀起一点波澜的阿尔伯特·魏德迈也是马歇尔的爱将,可惜他是德国裔,在整个二战期间不便在欧洲战场任职。魏德迈在“中缅印战区”担任参谋长,回华盛顿述职时途径伦敦并拜访了艾森豪威尔。魏德迈私下对艾森豪威尔说:“你要搞清楚,艾克。是你更需要乔治,而不是乔治更需要你。”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1944年1月22日,巴顿在巴勒莫得到通知:免去西西里战区的所有职务,调往英国待命。
1943年1月26日,刚刚抵达伦敦的巴顿直接走进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看着有些拘谨的巴顿,艾森豪威尔带着玩笑的口气问他:“我猜你想知道要干什么?”
“我确实不知道。”巴顿说。
“就是我自己的老部队,第3集团军。”艾森豪威尔特意强调第3集团军是自己的老部队,其实他在那里不过待了6个月,之后因为在一次演习中后勤保障工作出色被马歇尔看中。艾森豪威尔知道没有提名任命巴顿担任集团军群司令对巴顿不公平,所以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自己依旧十分信任对方。
从艾森豪威尔的口中得知,目前第3集团军还在美国本土的圣安东尼奥,预计在2月至3月陆续抵达。不过一个小组正在来英国的船上,2天后上岸。原本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的考特尼·霍奇斯中将已经离任回华盛顿等待新的任命。
艾森豪威尔还深情地对巴顿说了一番话,“我相信你,乔治。可是你经常认为每个人都在反对你,但在世界上你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你自己。我并不想唠唠叨叨,但我不知跟你说了多少次,要你三思而行。你却总是不听我的劝告,现在我的话已经不仅仅是劝告了,从现在起它就是命令。要暴跳之前先思考一下,乔治,不然对于你的鲁莽所引起的后果只能怪你自己,不能怪别人。我希望你珍惜我们的友谊,并在这个问题上把我的处境考虑在内”。
听到这些话,巴顿深受感动。艾克比他小5岁,资历也不及自己(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是上校,巴顿是少将),但他对后者凌驾于自己之上从无怨言。也许是抑制不住情绪,也许是提前准备好的台词,巴顿情不自禁地对艾森豪威尔说:“艾克,我们遭遇的历史事件简直是惊天动地的。我真诚地相信,你即将成为历史最伟大的将领,包括拿破仑在内。”
看着有些局促的艾森豪威尔,巴顿接着又品评了一下自己:“拿我来说,我是一个糊涂的老傻瓜,真该死,我经常给自己招来麻烦。但是你不用担心,以后我发脾气的时候,一定更加小心,肯定不会在医院发脾气了。”
这番话让一些尴尬的场面轻松了不少,因为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巴顿的口气更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检讨。送走巴顿之前,艾森豪威尔问巴顿:“今晚请你吃饭,有空吗?”
趁着还没有正式开始新工作前,巴顿造访了盟军反攻指挥部,在那里还遇到专程来看望他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和英国媒体每天贬低巴顿不同,英军内部已经被巴顿在北非和西西里岛的出色表现而折服。一向稳重的布鲁克钦佩巴顿敢打敢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鲁克的学生蒙哥马利的指挥风格是稳扎稳打),喜欢天马行空的丘吉尔更欣赏巴顿在西西里岛实施的两次“敌后两栖登陆”。据说丘吉尔提出的“鹅卵石计划”,也就是在意大利安齐奥登陆的灵感就来自巴顿。
二战时英军将领对美军将领的评价并不高,当布鲁克得知丘吉尔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