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巴顿19:打败敌人的敌人
突出部战役结束后,德军在西线虽然还保有65个师的番号,但已经找不到一支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师。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损失了大部分精华,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则东调匈牙利。希特勒本人自战役后期再也不会主动过问西线的战事。
巴顿能明显感觉到当面德军的抵抗意志和战斗力都在急剧下降。1945年1月16日,第3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会师,彻底封闭了突出部缺口。23日,盟军重新夺取圣维特,28日,第3集团军进至乌尔河畔,突出部战役宣告结束。此役,美军阵亡19246人,负伤62489人,被俘23554人,失踪3058人。
战场上的对手已经不足为虑,盟军打过莱茵河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在战场之外,巴顿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蒙哥马利。
巴顿有一个遗憾,他一直希望跟德国名将交手,理想的目标是古德里安或是隆美尔。1942年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此时古德里安已经在战场上销声匿迹,而隆美尔就在非洲沙漠上率领非洲军团作战。
巴顿曾拜读过隆美尔所写的《步兵攻击》一书,并对其中诸多战术思想推崇备至。所以自踏上非洲大陆后,他就渴望能在战场上击败“沙漠之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自己的军事地位。
1943年2月,隆美尔在突尼斯的凯塞林山口战役中击败初出茅庐的美第2军,第1装甲师此役遭遇重创。3月4日,巴顿被任命为美军第2军军长,他认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与隆美尔交手的机会,可后者却于3月9日离开北非返回意大利。就这样巴顿与隆美尔在战场上首次失之交臂。
1944年7月初,巴顿抵达诺曼底,临时担任美第1集团军副司令。在盟军对面,依旧是隆美尔指挥的德军B集团军群。巴顿作为第1集团军的“编外人员”提出“1号作品”计划,其中一个备选作战方案就是沿着科唐坦半岛南侧海岸东进,夺取阿弗朗什,进而突入法国腹地。
隆美尔对此有所防备,他将2个装甲师部署在战线左翼,就是为了防止美军突袭。遗憾的是,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没有充分采纳巴顿的计划。而隆美尔也于7月17日在一次空袭中头部严重受伤,离开前线被送到后方养伤。就这样巴顿和隆美尔第二次错过了交手的机会。不仅如此,隆美尔的顶头上司克鲁格在临时接手B集团军群指挥权后,又将那两个装甲师调到了战线右翼抵御英军的进攻,从而给美军突破阿弗朗什减轻了阻力。
英国媒体普遍认为是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可巴顿并不这样认为。英国人为了在战时树立榜样,已经神化了这位虽然优秀但绝谈不上卓越的将领。巴顿同样研究过蒙哥马利指挥过的历次战役,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他善于与对手打对阵战,但指挥风格偏于谨慎,而且过于固执、刚愎自用。与其说是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还不如说是英国人举全国之力击败了德国人的一支偏师。
不过巴顿也很快见识到蒙哥马利的“厉害之处”。1943年3月盖塔尔战役期间,他奉命率领第2军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作战。其间英军在正面进攻受阻,蒙哥马利竟提出美军派一支部队孤军深入防线腹地,吸引德军回援,以减轻正面进攻部队的压力。这种损人利己的方案就连蒙哥马利的同胞,时任第18集团军群司令的亚历山大也看不过去,直接回绝了蒙哥马利的建议。
1943年西西里战役期间,蒙哥马利再次展现其霸道的一面,从横加干涉作战计划,到登陆后强行霸占美军进攻通道,都令巴顿和他率领的第7集团军将士心生愤懑。二人也因此役结下怨恨。
霸王行动开始后,巴顿第三次感受到了蒙哥马利的自私自利、傲慢无礼。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维护大英帝国的荣誉,蒙哥马利始终强调英军在战场优先权。矛盾在8月下旬达到高潮,蒙哥马利要求正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抵近德法边境地区的第3集团军转入防御,将盟军所有补给都交给自己的第21集团军群,以便他们能用“最锋利的刺刀插入德国的心脏”。
在这一轮盟军内部争斗中巴顿意识到蒙哥马利真正厉害之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帝国在支撑着他。在这种背景下别说是巴顿,就连西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处处忍让。所以艾森豪威尔在众人面前扮演了一个“亲英”的角色,巴顿看不懂“权谋之术”,他把这些视为艾森豪威尔的软弱。殊不知艾克在“下一盘大棋”。
阿登战役期间,为了统一指挥英军和美军一同在北翼对德军实施反击,艾森豪威尔于12月19日宣布将美军第12集团军群第9和第1集团军临时划归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指挥。
之后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曾有过密谈,英国人希望艾森豪威尔干脆直接把西线盟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而美国人没有同意。
在更早的8月份,盟军内部就因为主攻方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艾森豪威尔主张“两翼出击”,蒙哥马利则主张把进攻方向选在北线。那一次,英国陆军总长布鲁克坚定支持蒙哥马利,威胁艾森豪威尔是否准备承担“将战争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