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斯大林7:血肉丰满的斯大林和血肉模糊的战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得知德国入侵时,斯大林爆了粗口。很显然“约瑟夫大叔”失态了。关于那一天斯大林的表现,后来很多人留下了文字,其中包括当天与斯大林在一起的人、日后飞黄腾达的人,也包括苏联的历史学家。
赫鲁晓夫在1956年的一次秘密讲话中提到了那一天的情形,他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前线遭受了最初的严重挫折和失败后,斯大林曾经认为一切都完了。他在当时的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列宁缔造的一切。在那之后斯大林实际上有很长时间没有指挥过军事行动,而且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在一些政治局委员去看他并告诉他说,必须立即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善前方的局势的时候,他才重新开始工作。”
按照斯大林的亲信、主管后勤工作的人民委员阿斯纳塔斯·米高扬的回忆,政治局委员们都纷纷赶到斯大林的住处,当众人意识到斯大林要“逃避责任”时,莫洛托夫和贝利亚要求他回去工作。
人民委员部办公室主任雅科夫·恰达耶夫的回忆中说:“他在最初几天给人的印象是行为极其矛盾,一方面坚强果断,一方面沉默寡言、犹豫动摇。但总体来说,在前线最危急的几个月里,他非常镇定,表现自信而沉着,并且非常忙碌。”
这几个人都是斯大林去世后的“获益者”,尤其是赫鲁晓夫,在任期间一直全盘否定斯大林。实际上赫鲁晓夫在那个时候还不是核心圈的人,6月22日那天,他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基辅,所以他的话都是听来的。恰达耶夫也承认自己在那天并不在场,至于米高扬则不清楚。
回忆那一天情形的还有莫洛托夫、朱可夫和拉扎尔·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回忆:“斯大林非常焦虑。他没有怨天尤人,但他有点失常。我不是说他失去自我控制了。他很受打击,但没有表现出来。他当时肯定很艰难。说他不痛苦那都是胡说。但对他的描写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像往常一样,还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来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丧失他的演说的才能。他当时表现怎样?就像斯大林应该表现的那样——沉着坚定。”
朱可夫的说法是:“斯大林本人意志坚强,他绝不是懦夫。只有一次我看到他有点消沉。那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黎明,当时他相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希望破灭了。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在整个战争期间,斯大林都在坚定沉着地掌管着这个国家。”
当有人问起卡冈诺维奇“在战争爆发时,斯大林有没有惊慌失措”时,他的回答直截了当:“这是撒谎!”
斯大林显然被德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战前收到的那些“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都被他扔到角落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的事实被他视为“别有用心之流”的挑拨离间,而现实却打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在最初的几天,斯大林肯定是急躁和焦虑的,但同时苏联决策层的工作依旧是有条不紊的。6月22日当天,经过他同意的20道不同的政令和命令下发;6月23日,苏军总司令部大本营成立,由铁木辛哥担任主席,负责战争的战略指导;6月24日,苏联成立疏散委员会,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撤离交战区;成立情报局,协调和指导战时宣传工作。
战争爆发当天的早上5时45分,莫洛托夫结束了和德国大使舒伦堡的会谈,对方向苏联正式递交了宣战书。莫洛托夫提出发表一篇全国广播讲话,向全国民众讲清事实。考虑到事情还没有彻底明朗,斯大林认为自己还不便亲自发表讲话,于是将这件事委托给莫洛托夫。不过在演讲稿写完后,他当场做了大量修改,主要是为了突出三个要点。其一是莫洛托夫代表斯大林本人;其二是强加给苏联战争的不是德国人民,而是德国纳粹;最后莫洛托夫将德国的入侵比作当年的拿破仑入侵,号召苏联人民进行卫国战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当天晚些时候,“大清洗”的功臣、时任副外交人民委员的维辛斯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苏联驻英国大使麦斯基发来电报说,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向苏联保证,英国绝不会同德国单独媾和。后者还告诉麦斯基,首相丘吉尔将在当晚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和苏联结盟。
英国人送来的消息让斯大林非常欣慰,正如丘吉尔本人在当晚所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人像我那样始终在坚持反对布尔什维克,但这一切与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相比,变得不重要了”。他宣布:“苏联人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正像苏联人为自己的心灵和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这个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如果说在政务上斯大林还能应付自如,那么发给前线的命令则更多地表现出紧张和无措。6月22日零时30分,坐镇大本营的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奉命下发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各军区做好战斗准备,应对德国人可能发动的入侵;航空兵部队立即疏散飞机并做好伪装。这份命令还特别强调,避免发生任何挑衅行为。
早上7时15分下发的第二道命令则通报了德军发动空袭的情况,命令各军区向已经越过边境的德军发动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