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尼米兹17: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哪一个更强?
莱特湾海战是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海上决战。自珍珠港事件后,双方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至1944年底日本海军精华已经损失殆尽。所有重型航母均沉没大海,战前培养的3500名优秀飞行员也所剩无几。
虽然不会再有海上大战,但第3舰队的作战任务丝毫没有减轻。根据海军作战部的要求,舰队在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陆战队及陆军作战,并扫荡日军在香港、冲绳和吕宋岛三角地带之间的海上力量及陆基航空力量。
莱特湾海战后,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原本想让战区所属第13航空队接管海军航母任务,确保菲律宾群岛的制空权。但第13航空队司令陆军航空兵中将乔治·肯尼坦言自己的部队无法胜任。菲律宾地区美军只有少数几座简易机场可供使用,还因为热带雨季的疾风暴雨时常关闭。而日军在吕宋岛拥有全天候机场,陆军航空兵尚不能与他们匹敌。
麦克阿瑟早在1943年就公开藐视海军航母的作战能力,认为赢得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必须依靠陆军航空兵编织的防空火力网。巨资打造海军航母是损害美国利益的愚蠢行为。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低头求助于尼米兹,希望他能让哈尔西出动舰载机帮助袭击日军在吕宋岛的机场,消灭其在菲律宾地区的空中力量。
尼米兹不计前嫌,立即命令哈尔西的第3舰队出动。后者命令第38特混舰队新任指挥官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对吕宋岛日军进行了持续一个月的轰炸。其间共击毁日军飞机700架、击沉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众多其他舰船。同时他们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还击沉了一整个日军运输舰队,一万余增援日军葬身海底。
在此期间,第38特混舰队也损失颇大,7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0艘其他战舰遭遇日军“神风特攻队”袭击,虽然仅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但也迫使第38特混舰队暂时撤出了交战区。
1944年11月底,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在旧金山举行定期会晤。根据“两班制”原则,哈尔西应该在菲律宾战役结束时,将舰队指挥权交给斯普鲁恩斯。哈尔西表示,只要能解除第3舰队支援麦克阿瑟的任务,他会立即交出指挥权。
麦克阿瑟则表示,由于天气原因登陆吕宋岛的时间不得不延后20天,所以希望顺延美军所有行动,包括第3舰队暂缓调离;进攻硫磺岛的日期改为1945年2月19日;进攻冲绳岛的时间顺延至4月1日。
根据1944年美英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首脑会议决定,一支配备有航母的英国海军舰队驶入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在太平洋战场最紧张的1942年,美国方面多次要求英国海军加入太平洋战场,丘吉尔都以各种理由回绝了。现如今英国人主动赶来参战,着实有些“打秋风”的味道。
尼米兹不欢迎英国海军,但既然总统罗斯福已经许诺“欢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见到英国海军”,他也不得不做出友好姿态。在欧洲战区,法国人向来我行我素、不听招呼。在太平洋战区,英国也效法法国。
在通报美国前,布鲁斯·弗雷泽上将率领的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在驶往太平洋的途中。12月10日,英军在澳大利亚悉尼建立了司令部。尼米兹很快收到了一份绝密电报,称弗雷泽将前往珍珠港与他会面,还未等到尼米兹的回电,英国又告知弗雷泽已经动身。
12月16日,尼米兹见到了弗雷泽。后者介绍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规模——4艘航母、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从兵力上看,相当于美军的一个航母特混大队。
英国航母与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吨位相当,但搭载的舰载机只有美军航母的一半(埃塞克斯级航母可搭载100~103架飞机)。英国航母并不适合在热带海域作战,它们的机库是封闭式,运转速度慢。英国航母的优势是装甲防护能力更强,比起美军航母采用的木质飞行甲板,他们的航母在遭遇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袭击时可以减少损失。
尼米兹在与弗雷泽会面时,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英国太平洋舰队每个月可以在海上作战多长时间?弗雷泽告诉他,即便携带油船,也只能连续航行8天。弗雷泽坦言,英国的海上快速加油技术不及美军。尼米兹当即决定派出一个美军航母舰长和几个联络小组常驻英国舰队,以帮助英军快速提升作战能力。他对弗雷泽说,英国海军要达到每月在海上连续航行20天,才能满足作战需要。
根据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英国海军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但下达作战命令时,要跟尼米兹汇报。弗雷泽主动征求了尼米兹的意见,后者则表示自己绝不会介入英军作战行动。作为建议,他认为英军应该在东印度群岛海域打击日军的石油设施,或者跟随金凯德的第7舰队一起行动。
英国人不想当配角。如果遵从尼米兹的意见,美国海军就像陆地上的野战军,英国海军则像是负责后方维持治安的守备部队。他希望同第3舰队一同参加进攻冲绳的作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