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朱可夫10:列柳申科、潘菲洛夫——莫斯科城外的英雄们
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正式接管了西方面军的指挥权。他找来科涅夫,二人商定由科涅夫率领一个指挥部,接管右翼的4个集团军,负责加里宁方向的防御,这让朱可夫亲自负责的防线减少了一半。在方面军的左翼,也就是莫扎伊斯克防线上,朱可夫有4个集团军(后来又增加了第33集团军),虽然这些部队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但他确信统帅部会持续给前线输送新的部队。
朱可夫的计划并不复杂,莫斯科以西无险可守,只能依靠构筑的纵深梯次防御工事和官兵的血肉之躯抵抗德军的装甲洪流,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为统帅部重新集结部队争取时间,为冬季的到来争取时间,为日后的反攻争取时间。
然而天公不作美。十月中旬,一场寒潮随着秋雨结束后降临在莫斯科地区,原本泥泞的道路封冻了,德国人再次觅得了冲向莫斯科的良机。自10月10日,莫扎伊斯克防线的战斗全面展开。
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的南段,德军第4集团军第12、第13军的6个师突破苏军近卫第5步兵师的防御,于10月12日攻占卡卢加,然后冲向塔鲁萨。
同时第4装甲集群所属第57摩托化军在第4集团军的左翼,连续向小雅罗斯拉韦茨发动试探性进攻,被戈卢别夫的第43集团军击退。第57摩托化军军长孔岑见正面难以突破,就把部队悄悄左移,成功地穿过了苏联人的雷区。
德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进展是因为苏军的部队大多数还没有到达。德国人推进时,发现了大量迷宫般的堡垒群,可里面并没有苏军。
就在德国人以为前面一片坦途时,突然发现苏军的抵抗骤然增强。原来在卡卢加失守后,苏军的增援部队也随之抵达前线。10月13日,叶夫列莫夫中将指挥的第33集团军被部署在小雅罗斯拉韦茨以北地区。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接到报告,战场上出现了大量来自苏联腹地的部队,他们中很多人长着亚洲人的面孔,这些人甚至都不会讲俄语。
德国人口中的部队是从远东军区和中亚刚刚调来的4个步兵师,他们的到来让“每天的战斗都变得极其残酷”(德军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的评价)。在纳拉河,苏军的反击尤其凶猛,德军第12军先前夺取的一些阵地又被苏军夺了回去。在德军第98步兵师的阵地上,苏联士兵高喊着“乌拉”,不计伤亡地冲了过来。第98师所属的各连打得只剩下20~30人。
10月23日,战场上的气温回暖,短暂的封冻期结束了。泥泞的道路再次给德国人制造了大麻烦,他们的火炮拉不上火线,补给车辆开不过来,就连士兵的靴子也被淤泥拽了下来。与之对应的是苏军前线官兵从不抱怨这种事,他们的大炮还在发射,他们的步兵还在冲锋。
至10月底,第4集团军的进攻在距离莫斯科60多公里的纳拉河、塔鲁萨一线陷入停顿。
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的中段和北段,德军第4装甲集群主力2个摩托化军于10月11日开始向莫扎伊斯克实施突击,这里是距离莫斯科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段,负责防御的是列柳申科的第5集团军。
莫扎伊斯克以西的博罗季诺首先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这里是一个古战场,130年前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指挥各自的部队共计20万人曾在这里厮杀,130年后的交战双方是得到3个坦克旅和炮兵加强的苏军第32步兵师,对阵德军第10装甲师和党卫军第2装甲师。
德军由12个摩托化步兵营、2个强击火炮连、89门中等口径以上火炮、33门火箭炮和124辆坦克组成。苏军的3个坦克旅有114辆坦克(也有一说是50辆)、50门中等口径以上火炮和1.5万步兵。
10月9日,苏军还没有全部抵达,帝国师(党卫军第2装甲师)的进攻首先遭到苏军第18坦克旅的强力阻击。帝国师师长豪赛尔暂停了进攻,请求增援。第10装甲师随即赶到,苏军第32步兵师也就在这个空当进入了阵地。
苏军将一部分坦克摆在阵地上充当固定火力点,另一部分则不断实施反击。朱可夫亲自来到博罗季诺督战,经过6昼夜的厮杀,德军从两翼迂回成功,迫使苏军后撤。战斗结束后,德军伤亡2044人,剩下75辆坦克可用。
拿下博罗季诺后,由法国“志愿者”组成的2个营抵达前线,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特意把这些法国人带到博罗季诺,向他们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他们继承先辈拿破仑的遗志,跟俄国人血拼到底。不过德国人很快就发现,法国人不大能吃苦,这在残酷的东线是不行的。
10月18日,德军趁势拿下了莫扎伊斯克,帝国师的摩托化部队继续担任先锋,沿着明斯克公路向东开进。在距离莫斯科90公里的地方,遭遇苏军5个残破不全的步兵师和20辆坦克的阻击。关键时刻,统帅部火速派来了另一支劲旅——来自远东的第82摩托化师。战至10月26日,苏军在库宾卡遏制住了苏军的攻势。
在防线的北段,德军第3装甲集群和苏军第16集团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展开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