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古德里安11:从第聂伯河到斯摩棱斯克,苏联人终于有些血性了
“瓦尔代丘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理名词。它大体分布在白俄罗斯东部、乌克兰北部和俄罗斯的西部。它的平均海拔约200米,最高海拔不过343米。
瓦尔代丘陵虽然不出名,但苏联欧洲部分的几条主要河流都发源于此。在丘陵的北麓,无数条溪流汇集到一起,形成了西德维纳河,这条河流向西北,最终汇入波罗的海。在丘陵的东麓,各路水源汇集成伏尔加河,然后向东南蜿蜒流淌,最终汇入苏联南部的里海。在丘陵的南麓,包括别列津纳河、杰斯纳河、索日河在内的众多支流汇成第聂伯河,然后继续向南流淌,最终汇入黑海。
起源于瓦尔代丘陵的众多河流四周,则是一片片沼泽地。和平时期这里是欧洲东部的“绿肺”,但在战争时期,则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
德国人在6月底攻占的明斯克就处在瓦尔代丘陵的中央。如果从这里继续向东推进200公里,渡过第聂伯河或西德维纳河,并攻占斯摩棱斯克,他们就可以把水网、沼泽纵横的瓦尔代丘陵抛在身后,之后在夺取莫斯科的道路上就会畅通无阻。这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将斯摩棱斯克定为中央集团军群第一个战略目标的原因。
1941年7月初,围歼明斯克地区苏军的战斗逐渐明朗。此时德军统帅部正在发生激烈争吵。统一指挥中央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群的德国陆军元帅京特·克鲁格建议暂缓东进,让步兵和装甲部队先全力吃掉被围苏军,并抓紧给部队补充物资。待稳定住明斯克以西的局势后,再发动新的攻势。
克鲁格的意见很合希特勒的胃口,后者甚至在夺取明斯克之前就已经要求装甲部队先停下来,不要深入苏联腹地太深。希特勒还专门让自己的副官施蒙特赶赴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向博克元帅传达命令。
反对停止东进的包括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陆军总长哈尔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以及两个装甲集群的指挥官霍特和古德里安。
哈尔德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抱怨说:“由于元首的神经质和无理干预,布劳希奇不得不放弃向东挺进到斯摩棱斯克的大胆计划。”
博克也公开表达了不满,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古德里安派出一部分兵力东进,但主力必须参与明斯克包围圈的战斗。
古德里安和霍特对这道命令是极为不满的,他们主张两个装甲集群从南北两翼继续向东猛攻,以尽早到达巴巴罗萨计划规定的目标——渡过第聂伯河,夺取斯摩棱斯克。
古德里安在没有征得上司(克鲁格)同意的情况下,向部队下达了东进的命令,随后各部队开始抓紧准备渡河。但克鲁格随即发出了相反的命令——没有得到新命令前,不得前进。
7月9日,克鲁格突然造访第2装甲集群司令部。表面上是视察部队,听取古德里安对下一步行动的安排,而实际上是他已经听说古德里安的部队正在为强渡第聂伯河做准备,所以赶过来制止。
两个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古德里安断定经历明斯克战役的惨重打击,苏军在第聂伯河对岸已成惊弓之鸟,整个西方面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1个师,而且缺乏坦克。
克鲁格则强调了尽快肃清明斯克地区被围苏军的重要性,并向古德里安通报空军反馈的侦察结果——大批苏军正涌向第聂伯河,所以古德里安口中的“乌合之众”根本就与事实不符。
古德里安抓住了克鲁格的话柄——既然苏军已经在增援的路上,自己的部队更应该抓紧行动,赶在苏军在第聂伯河完成部署前就渡过河去。
两个人谁都不肯让步,最后古德里安耍起了横,告诉克鲁格他已经下达了渡河命令,如果现在后撤,只能把进攻部队暴露在苏军的炮火之下。然后他又给克鲁格做出口头承诺——突击成功的功劳归克鲁格,一旦失败自己将独自承担责任。
无奈的克鲁格最后只能对古德里安说:“你的作战行动总是箭在弦上,让人不得不干下去。”说罢他同意了古德里安的计划。
古德里安所谓的乌合之众究竟长什么样呢?6月底,苏军统帅部解除了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的职务,并移交军事法庭法办。然后斯大林从预备队抽出第19、第20、第21和第22集团军充实进西方面军,并任命铁木辛哥继任方面军司令员,负责在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一线重新构筑防线,阻止德军的坦克过河。
铁木辛哥手中的部队绝非乌合之众,除了从预备队新调来的4个集团军,卢金中将指挥的第16集团军在不久之后也将划归他指挥。铁木辛哥把已经名存实亡的第3、第4和第10集团军残部调到后方休整,尚有一半战斗力的第13集团军则放在了第聂伯河上的重要枢纽——莫吉廖夫。
截至7月9日,铁木辛哥手上有49个步兵师、6个摩托化师、11个坦克师、2个空降旅和6个筑垒地域部队,总兵力58万人。不过西方面军的坦克师在过去半个月的交战中损失惨重,只剩下200多辆坦克可用。空军则剩下370架飞机。
兵力虽然不算少,可铁木辛哥心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