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隆美尔2:他和希特勒原本是一对好基友
隆美尔虽然一直不是纳粹党徒,但没有影响他和希特勒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隆美尔和希特勒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和处境,他们都亲历了残酷的一战,后者在西线蹲了几年的战壕,前者也数次经历生死考验。所以可以想象得到,当他们聊起那段历史时一定有很多的话题。
战后的隆美尔虽然凭借战功留在军中,但他的上升阶梯很窄。每一个德国陆军军官都清楚,若想获得提拔,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是必须具备的阅历,但隆美尔始终得不到这样的机会。由此可见,高傲的普鲁士军官团一直没有接纳他。
希特勒也有类似的苦恼。即便他当上了德国的总理,甚至日后登上权力顶峰,在国防军内部也不乏鄙视他的人。希特勒日后扶持党卫军,就是掣肘国防军的手段之一。而重用像隆美尔、舍尔纳这些非普鲁士军官团的人,想必也是另一个手段之一。
当然,上述两点还不至于让隆美尔赢得希特勒的青睐。自隆美尔担任希特勒的警卫部队指挥官后,希特勒看到了一个对他绝对忠诚的国防军军官。当他看到那本《步兵攻击》的书时,就认定这位军官是一位指挥能力出众的将领。
一战结束后隆美尔继续留在军中,最初担任一个步兵连连长,之后他的职务多次变动,但级别一直是连级、上尉军衔。
1928年圣诞节前夕,隆美尔和露西的孩子曼弗雷德出生。自1916年二人结婚以后,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
1929年10月,隆美尔转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教官。他在那里又遇到了一战时与他争抢“蓝色马克斯”的舒尔纳,后者背景深厚,没少给隆美尔难堪。
1933年10月,隆美尔调任第17步兵团第3营营长,晋升少校军衔。这个营是个山地猎兵营,驻扎在德国中部哈兹山区的戈斯拉尔,这个营的每一名官兵都是滑雪高手,擅长山地作战。
第3营不清楚隆美尔的底细——他曾在一战时指挥过一个山地连,还以为他不过是个中年书呆子,于是决定给他一个下马威。他们邀请隆美尔参加一次集体活动——爬上当地的一座高山。没想到隆美尔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隆美尔没有“便宜”这些年轻人,他领着众人连续往返了三次,当他第四次要求他们爬山时,这些人以哀求的口气谢绝了。而这个营在隆美尔的调教下,完全“隆美尔化”——训练有素、战术娴熟,敢于主动出击、出其不意。
1934年7月,刚刚取得独裁地位的希特勒视察军队。在第15军区逗留期间,隆美尔的山地营负责包括希特勒在内纳粹要人的警卫工作。视察结束后希特勒礼节性地会见了隆美尔,二人还合了影。
对于希特勒来说,隆美尔不过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国防军中级军官,不过随行的戈培尔则发现了隆美尔的与众不同。就在不久前,德国刚刚经历“长刀之夜”,希特勒用党卫队血洗了罗姆的冲锋队。国防军在这件事上并不光彩,实际上促成“长刀之夜”的正是国防军将领的步步紧逼。
希特勒抵达萨尔茨堡后,党卫队老大希姆莱曾向隆美尔提出,为了加强警卫工作,警卫部队需要增派一些党卫队队员。这个要求被隆美尔一口回绝了。在戈培尔眼里,隆美尔有能力、有个性,是国防军中可以提拔的对象。
1935年,隆美尔改任波茨坦陆军学院教官,晋升中校。次年9月,在戈培尔的举荐下,担任大本营警卫部队临时指挥官。
隆美尔很快就给希特勒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纽伦堡举行纳粹党大会期间,希特勒在会议间隙想出去兜兜风,他告诉隆美尔自己的车后面最多只能跟六辆车。
当希特勒准备出发时,隆美尔发现路边停满了汽车,它们的主人要么是部长、要么是将军、要么是纳粹地方大员,这些人都打算陪着元首一同出行。
隆美尔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他放行了最前面的六辆车,然后就站在路中央挡住了所有汽车的去路。那些纳粹要员们大声斥责他:“真是无法无天!中校,我们要把这事报告给元首。”隆美尔则平静地告诉这些人:“前面有两辆坦克横在路中间,谁都别想过去。”
“拦车事件”让希特勒见识了隆美尔的忠诚,不久之后的另一件事则让他看到了隆美尔的能力。1937年初,隆美尔的《步兵攻击》一书出版。
这本书以隆美尔在一战期间亲历的战斗为实例,提出“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作战观点。他认为要充分重视机动作战中火力的作用,同时提出“数量居于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发挥火力效力击败数量居于优势的敌人”。此外,他又特别强调了谋略的重要性。上述观点来自一战的积累,并最终在二战期间被隆美尔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时德国正在扩军,这本书以及古德里安撰写的《注意,坦克》所倡导的进攻精神与纳粹宣扬的“发动战争复仇,以拓展生存空间”的观点不谋而合。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看准时机、大力宣传,
《步兵攻击》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存续期间这本书再版了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