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隆美尔12:后勤、情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早在1941年初,隆非洲军刚刚踏上北非战场时,隆美尔就告诫部下:沙漠地区作战不在乎攻占几座城镇,重要的是消灭敌方的机动力量。在之后近一年的作战中,隆美尔都在秉持着上述原则。即使是长期围困托布鲁克,原因也是那里有英军的重兵。
“非洲军”中的德籍将领对隆美尔的作战原则都表示赞同,但他们在执行具体行动时很难适应上司的节奏。隆美尔打仗不知疲倦,他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些比他年轻得多的官兵也能和他一样,仅此一点就让部下们苦不堪言。
高级将领最受不了的是隆美尔天马行空般的临场指挥。没有人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隆美尔又不接受别人的反驳,如果你胆敢挑战他的权威,那就准备遣送回国吧。因为隆美尔的靠山是希特勒,谁又能撼动?
意大利人就不那么理解隆美尔了。1941年初,隆美尔率领第5轻装师抵达的黎波里时,意军统帅部赋予他的任务是帮助北非意军止住后撤、站稳脚跟,守住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所以当得知隆美尔主动向昔兰尼加地区进攻后,驻北非意军总司令加里波尔蒂就赶到前线,命令隆美尔停止进攻,撤回阿盖拉防线。
1941年12月,非洲集团军在托布鲁克耗尽进攻力量后,隆美尔决定后撤,保住剩余的力量,以图日后反攻。但意军高层再次站出来反对,前线意军将领则提出退守托布鲁克以西50公里处的加扎拉防线。如果能守住这里,就可以保住大半个昔兰尼加。
加扎拉防线此时只有不到20公里宽,一侧靠海,一侧深入沙漠。隆美尔不敢把部队停在这里,因为英国人可以进入沙漠,绕到防线身后。非洲集团军已经耗尽了装甲部队,英军的坦克如果深入己方纵深,结局完全可以预见。
隆美尔没有理会意大利人的要求,下令部队果断西撤。
“十字军行动”一役让隆美尔愈发重视后勤补给。年初时他曾向德军统帅部提出给自己两个装甲军,他就能让德国人把苏伊士运河踩在脚下。当哈尔德反问他“如何保证这么多人的后勤”时,隆美尔只是轻蔑地回怼道:“那是陆军总部的事情。”
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多么幼稚。
撤退时,隆美尔把家当收拾得相当利索。第90轻装师用反坦克炮火有效阻止了犹豫不决的英军,其余部队则拉走所有能够带走的物资,仓库和没有修复好的坦克则全部炸毁。据说仅被德军炸毁的坦克就达几百辆之多,其中包括己方和缴获的受损坦克。至于撤退途中无法开动的坦克和汽车,也一并炸毁,决不能留给英国人。
撤退的第一站是班加西。时值冬季,也是昔兰尼加地区的雨季。暴雨说来就来,随后就是洪水泛滥。双方的机场都被雨水浸泡着,飞机无法起飞。英国人原本有空中优势,所以大雨对他们不利。
“老天爷”的恩惠还不止于此。英国人的坦克也被无数条临时形成的河流阻挡,而且还要对付德军撤退时埋设的雷场。英军北非战区司令奥钦莱克既不想白白损失自己的装备,也忌惮隆美尔随时可能的反扑,所以他命令部队不要追击得太紧。
在班加西,德国人抢劫了自己的仓库。士兵们砸开库门时,发现里面是前线几乎见不到的黄油、蜜饯和酒。这些奢侈品让官兵们愤怒了,原来后方过得这么舒坦,而他们在沙漠里苦苦挨过了几个月。
仓库里还有堆积如山的肉、巧克力和耐储存的土豆。士兵们先填饱自己的肚子,然后把卡车装满,剩下的则用大火“孝敬给了上帝”。
隆美尔对这种违纪行为不以为然,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他还自豪地说:“英军没有在班加西切断我们,也没有在那里找到一滴汽油或一粒粮食,为此他们感到极其失望。”
隆美尔没有一直跟随部队行动,他抽空回了一趟柏林。1941年12月的德军第一次感受到了严寒,相比于北非的溃败,东线战局更让希特勒忧心。
隆美尔没有见到元首,后者正忙着处置从莫斯科和顿巴斯撤回来的将军们。不过希特勒对隆美尔还是相当宽容,他给东线下达了“禁止撤退,就地组织防御”的命令,但他却允许非洲集团军“撤到一个安全的防线”后面。隆美尔返回北非前,他给隆美尔送去了一封私信:“……我知道,在新的一年里,我仍然可以相信我的装甲兵团。”
还是在班加西,隆美尔在码头接收到了第一批补充装备——22辆马克4型坦克,它们可以装备一个完整的坦克连。
隆美尔原打算在班加西以南约120公里处的阿杰达比亚构筑一条防线。现在他手上有12门88毫米高射炮,按照以往1比10的作战效能计算,这些高射炮可以击毁英军120辆坦克。
不过令他烦心的是没有人能担当防线的指挥官。第90轻装师师长不久前在撤退时被飞机炸死,第15装甲师师长西尔科阵亡,第21装甲师师长在“十字军行动”中被英军俘虏。非洲装甲军军长克鲁威尔则患上了黄疸病。
为了迷惑追击的英军,隆美尔找到了意大利非洲军司令卡瓦莱罗。后者曾力主坚守加扎拉防线,他的部队在“十字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