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麦克阿瑟3:一战结束后他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了,光环和宿命也从此开始
对于美国军队来说,二战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只保留了有限的武装力量,即便美国南北战争后国力快速提升也是如此。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放眼美洲大陆,美国找不到一个匹配的对手,大西洋和太平洋又是美国的两道安全屏障,所以国土防御谈不上有巨大的风险。
其二是美国虽有心向海外扩张却无法下手。一战结束后,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希望通过“国际联盟”插足全球事务,但英法一眼看穿美国人的企图。一顿太极推拿之后,威尔逊铩羽而归。
其三是美国和美洲的市场已经足够大,美国民众安于现状,遂造成国内所谓“孤立主义”盛行。
既没有重大的国防风险,也没有对外扩张的可能,那就没有必要花费巨额开支,保留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美国在绝大部分时间只保留10万~20万常备陆军,当遭遇大规模战争时,才会扩充军队,以满足战事的需要。
特殊的治军理念催生出特殊的军队制度。具体到到军衔管理上,美国施行的是永久军衔和战时军衔双轨制。军官在和平时期会得到一个级别较低的军衔,而且晋升的机会极少。待战争来临时,随着军队规模的急剧膨胀,军官的职务也会快速提升,随之也会得到一个比永久军衔高得多的战时军衔。而战争结束后,战时军衔被收回,军官又恢复成永久军衔。
二战美军著名将领中,很多人都参加过一战。他们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也都经历过战时军衔和永久军衔的转换。比如艾森豪威尔在战时晋升为中校,战后则恢复成少校军衔;巴顿在战时晋升上校,战后也恢复成少校;马歇尔在战时晋升上校,战后则只是一名上尉。
有特殊情况吗?有。
麦克阿瑟就巧妙地规避了“降衔”。1919年5月,当裁军尚未开始时,陆军部宣布任命麦克阿瑟担任西点军校校长。考虑到西点军校校长的级别,麦克阿瑟在战时获得的准将军衔得以保留。而战前他的永久军衔不过是少校。
战后绝大部分美军军官都经历了漫长的“碌碌无为”,鲜有职务和军衔晋升的机会。
比如艾森豪威尔扛着少校军衔在军队干了16年;巴顿干了15年。马歇尔的情况好一些,但直到1936年才晋升为准将。
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麦克阿瑟在一战后至二战前的履历:
1919年5月,卸任第84旅旅长,任西点军校校长,保留准将军衔,时年仅39岁,是西点军校校史第二年轻的校长。
1922年6月,突然调离西点军校,转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分区司令。
1925年1月,调回国内担任第4军军长,晋升少将军衔,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少将,时年仅45岁。
1928年再赴菲律宾,担任美军驻菲律宾军区司令。
1930年,调回国内,被时任总统胡佛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领临时上将军衔。
1935年10月,卸任总参谋长,随后第四次赴马尼拉,担任菲律宾总统奎松的高级军事顾问,恢复少将永久军衔。1936年8月,接受奎松授予的菲律宾陆军元帅称号。
1937年10月,退出美军现役。
1941年7月,被重新征召入役,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美国远东陆军司令,负责整编菲律宾部队。
相比于其他美军将领的“平庸”,麦克阿瑟在战后二十年的表现足够亮丽。
是他的能力太出众吗?是,但不全是。
美国陆军内部有极重的裙带关系。自1912年麦克阿瑟的父亲去世后,他就得到了父亲老部下的多次提携。这在美国军中是很常见的,自然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除此之外,麦克阿瑟的每次晋升还都若隐若现地看到军队以外势力的身影,这就颇不寻常了。
当年他的父亲老阿瑟是被塔夫脱排挤出军队的,从那以后他的家族,准确地说是他的母亲玛丽就非常看重军届和政界的关系。所以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麦克阿瑟可以轻易实现。在家庭的影响下,麦克阿瑟也就越来越不像个纯粹的军人,他开始向政治靠拢。而那个领域的权贵们也很乐意接纳一位战功卓著、魅力四射,而且极富感召力的将军。
强强联合让麦克阿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他身上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军人的本色也就越来越淡了。
麦克阿瑟的母亲玛丽是一位南方农场主的女儿。南北战争时期他的两个兄弟参加过南方军,而老阿瑟则是北方军。玛丽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阿瑟。
作为一个富家千金,玛丽跟阿瑟吃了不少苦头。两个人刚结婚的时候,阿瑟还只是一名上尉,一家人随着阿瑟的职务调动,不断地搬家,而且都是一些荒凉的西部。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老阿瑟凭借在菲律宾立下的战功得以进入高级将领行列,并培养了一大批日后掌握实权的军官。但阿瑟没有处理好与高层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在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