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使大人,召集文书已发往至各分卫。”
下午,郑臣就来向楚河禀报。
楚河坐在已经被袁天书收拾干净的房间之中,正在低头看着河东州的巡查司总司的各种档案文书。
病恹恹的郑臣进来,他也不抬头,直接说道:
“郑臣,籍绿野州信令县,隆盛七年武举人,隆盛十三年进入巡查司,隆盛二十二年调至河东州巡查司,隆盛二十四年任河东州巡查司一分卫卫长,武学境界是先天境三重天。”
郑臣弯腰回道:
“这正是属下的生平经历。”
“这么说,你在河东州呆了十一年了。”楚河说道。
“是的。已满十一年,如今在十二年中。”
“那我问你,为什么三位副巡查使要离开明都?”
这是萦绕在楚河脑子里的一个疑问。
他翻了这些档案卷宗,依旧没有发现原因。
这三位副巡查使,不可能是因为没钱这种原因,就离开明都。
他们三个人,就算是待在明都,想要收钱,依旧可以源源不断从各个分卫收到钱。
郑臣犹豫一二,才说道:
“因为六扇门。”
楚河把头从面前的档案卷宗上抬起来,他示意的点了一下头:
“继续说。”
“我巡查司其实和六扇门的职权,在一定范围内是相互冲突的。
我们要巡查,他们要监察。
我们要办案,他们也要办案。
但这十来年的时间,六扇门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
在各州不断增派人手,维护江湖秩序,对那些不守规矩的江湖中人抓捕入狱。”
“这不是好事吗?”楚河反问道。
“是好事。”郑臣点点头,说道,“如果我们没有巡查文武官员这一项职责的话,我们和六扇门没有任何冲突。”
“什么意思?”
楚河暂时还没有把巡查百官和管理江湖这二者联系到一起。
“近几年,六扇门不断对我们出手,理由是我们妨碍到他们办案,六扇门势大,我们都是能躲则躲。
但此消彼长之下,最终巡查司在明都名存实亡……”
楚河眉头都皱了起来,他说道:
“没有向朝廷汇报吗?”
“汇报了。”郑臣说道,“但朝廷最终的决议是,巡查司阻碍六扇门办案,全部巡查卫均停俸半年,以示惩戒!”
这个结果,大出乎楚河的意料。
郑臣这时指向楚河旁边的卷宗之中,一卷红布包裹的档案卷宗。
“这就是当时的情况记载。”
楚河打开卷宗,通篇快速扫了一遍。
“明都城东死亡数百人,其中包含一名侯爵!李烈巡查使,就是在当时调查此案的时候遇刺身亡的?还真是一个大案!”
一名大梁侯爵的死亡,就连朝廷都要震动。
李烈巡查使奉命调查,却连自己小命都丢了。
在此之后,朝廷就将调查的重任下发至六扇门。
不过巡查司这边,连巡查司最高首领都遇刺身亡,巡查司自然参与调查。却没想到在围捕一名重大目标的时候,对方从巡查的人马这边逃走了。
结果就是,巡查司被严重申斥。
从此一蹶不振。
“这跟三位副巡查使有什么关系?”
楚河问道。
郑臣回答道:“只要他们身在明都,就会不断被六扇门传讯,若是不去,便是抗令。
初时三位副巡查使有所抵抗,但没过多久,纷纷离开了明都。”
还有隐情?
楚河听出来郑臣没说完,脑子一动,问道:
“这跟巡查文武官员有什么关系?”
“诸位大人,氏族贵族,也并不喜欢巡查司。”郑臣说道。
至此,楚河大致了解了全部情况。
“有些棘手。”
楚河想了想。
巡查司是君权直属,是特权机关。
这就导致了,君权昌盛之时,巡查司便是人人敬畏,但君权衰落之时,巡查司就是人人喊打!
特别是那些文武官员!
谁也不想脖子上有一把刀,黑暗中有一双眼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河东州巡查司出事之后,才会形成这样一种势如山倒的感觉。
巡查司的衰落,可能不只是那一件大案,那只是一个由头,更重要的是借此来向巡查司发力的文武官员、氏族贵族们!
楚河闭眼仰靠在太师椅上。
想了想说道: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郑臣看着年轻的楚河,其实他心里对楚河也不甚重视。
毕竟巡查司的倒下,不是一人之心,而是贵族、高官之合力!
就连当初的李烈巡查使,在激烈反抗之后,最后更是身死名灭!
不过,郑臣还是将实际情况全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