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大离军中的那位主帅将这两百名将领独自放出来,是为了让他们送死还是有别的目的,作为守城的将军,他的目的只有一个。
不管那位大离王爷的目的是什么,他都不会让这些人靠近城池。
只要将他们全部射杀在冲过来的路上,那么不管那位大离王爷的谋划是什么,终究只能落空。
至于后面的大军他反而不怎么担心,三万人的军队想要攻破这座城池,在他看来可能性几乎为零。
事实上,前面的两百名将领他也不认为有攻破城池的能力,只不过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奇怪的攻城方式,所以格外谨慎了一些。
三万人就想攻破有着地利之险,而且兵力更多的一座城池,正面强攻是不行的,必须要另辟蹊径才行。
将军担心,这两百多人就是大离那位王爷的奇兵。
同时他也明白了,昨夜大离加固营地,恐怕是特意给他看的,目的就是让他以为大离军队准备打持久战,然后在他放松警惕之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忍不住笑了一下。
幸亏他足够谨慎,今日守城的士兵足足用了一万五千多人,否则的话在发现大离军队发动总攻的时候,恐怕真的会产生一些骚乱。
数万人的军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集结起来的。
至于现在嘛……
他有条不紊地下达了各种阻拦大离军队靠近的命令之后,转头对一位将领吩咐道:“通知城内休息的两万五将士,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是。”
受到命令的将领将头盔带到头上,转身就下了城池。
……
高句丽那位负责守城的将军猜得没错,两百多名一马当先的神将的确是帝辛的奇兵。
但他猜得也不算全队,其实包括三万将士都是帝辛的奇兵。
在踏入高句丽境内之前帝辛就知道,凭借三万人,靠着以前正常的策略想正面攻下一座城池可能性几乎为零。
就算侥幸成功了,他这次带出来的家底基本也就消耗殆尽了。
会做出这个结论,除了高句丽特有的易守难攻的地利之外,高句丽必然会将大部分的兵力集中在他攻打的第一座城池之内。
只有将敌人拒之境外,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这个道理大离边陲的将领知道,近年时常侵扰大离边陲的各处势力包括高句丽也明白这个道理。
三万人的军队,若是进入境内腹地,那造成多大的损失都有可能,高句丽是不可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但同样的,若是帝辛能够攻破第一座城池,之后在高句丽的境内,那些残存的军队根本没有阻拦他的实力。
因此,帝辛做了一个计划。
其中,昨夜特意将营地加固成半永久的工事就是计划之一。
将营地加固成半永久的工事,这样就可以迷惑高句丽的将领,让他们以为自己为了减少军队的损失,准备以时间换取牺牲,打一个持久战。
这样一来,他们必然会认为第二天他会首先使用试探性的打法。
为了能够在攻城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将士们的状态尽可能的要好,因此在这之前,高句丽守城的人应当会主动让将士能够进行最大程度的调休和休整。
战争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优势,哪怕已经占尽了优势,这个道理不仅是帝辛懂,只要打过几次战的人都会知道。
而帝辛利用就是这一点。
当高句丽守城的将领认为他第一天大概率会使用试探性的攻击时,有更大的可能不会将所有的将士都集结安排。
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帝辛就发现了,他的这番操作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
他们的确没有用所有的将士都守城,但留下来的也不是他的三万人按照正常的方法就能够攻破城墙的。
不过既然有一定的效果,那么就不算是失败。
城内休整的将士集结的时间差,或许就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并不同。
帝辛可不觉得区区两百多人,能够杀出数万人的重围,并且将城门打开。
没错,昨夜的安排就是在为今天两百多人的攻城减少麻烦。
但实际上却不仅仅是两百多人。
北疆的将领虽然同属于大离,但却要多出了一个称号,那就是帝辛这位北疆之主亲自敕封的神将。
而神将的称号自然不是用来看的。
在配合帝辛的阵法之后,每一位神将都会共享来自背后数百乃至数千数万名将士的气血和体力共享。
因此,这两百名冲锋的神将,某种意义就代表着帝辛此次带出来的三万精兵。
在三万将士的阵法崩溃之前,因为随时有补充,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自身气血的消耗,只需要功率全开就好,制约他们出手威力的,此刻反而成为了他们的境界。
果然,从城墙上射出来,本来连先天武修都要退避三舍的漫天箭雨,这两百多名神将却鼓起了气机,硬生生扛着冲到了城墙地下,而脸上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疲惫。
但他们没事,坐下的战马却大多中了箭,而且每匹马身上都种了很多箭,在勉强将自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