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子崔的另一个诨号是“催命鬼”,此人乃是“文花子”当中的魁首,一人执掌着河东、河北四个大锅伙,其门中弟子徒孙足有千余。单是靠着弟子徒孙每天“献果”,哨子崔一年下来就能买下整条街的买卖。
尽管他是“团头”中的团头——“总团头”,被人尊为“老头子”,但他每天依旧亲自上街,身穿一件蓝布长衫,脚踩夫子履,走路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给人一副火烧了房子都不得着急的样子。
到了店铺门外,吹响随身带着的一个铜哨子,店铺里面的伙计立马跑出来给“孝敬”。
就因为有了这个哨子,所以他才得名“哨子崔”。谐音就是“哨子吹”了。
哨子崔的哨子用纯铜打造,据说是他亲手鼓捣出来的,吹一声,能传二里远,只要耳朵不聋,就准能听得见。
哨子崔吹哨子有名堂,他每次只吹一声,一声吹响之后,店家就得赶紧拿钱出来孝敬这位催命鬼。
倘一声哨子吹响之后,铺子里没有人出来。那好,崔爷绝不吹响第二声,慢条斯理地走到下一家,吹一声哨子,拿下一家的孝敬。
而没有孝敬崔爷的那家买卖,打这天起也就甭打算干了。当天太平没事,转天一早起来,门板窗户一准被泼满大粪,俗称“刷门脸儿”。
店家这时候倘若够聪明,应当赶紧去请高人从中说和,请崔爷暂熄雷霆之火,高抬贵手不要跟糊涂人一般见识。然后封一个大大的孝敬递上去,再摆下酒席请“刷门脸儿”的花子爷吃一顿,每人给个红包,还得说是辛苦费,感谢他们给自己的店铺送“黄金”。如此,买卖才能接着干。可稍微有些礼数不周全,买卖还得接茬停摆,多会儿崔爷认为礼数够了,多会儿买卖才能重新开张。
于天任听人说过这么一档子事,说是有两个南方人开了一家生丝行,孝敬了地方长官和“老架”、“大耍儿”,可偏偏不给崔爷“上供”,因为他们压根瞧不起臭要饭的。
他们不给崔爷脸,崔爷自然也就不能给他们脸。
一天早上,崔爷独自一人迈着方步来到铺子前,吹响一声哨子,眯缝着眼皮,立在门前不动身。
过了足有一盏茶的光景,里面还没人出来。于是,崔爷破天荒的吹响了第二声。
这一声,唤作“催命符”,旨在告诉里面的人,阎王爷要来取他们的小命。
这时候,如果里面的人赶紧出来作揖赔礼,同时快速去搬请高人,借高人的面子给崔爷一个台阶,这家的买卖和小命还有的救。
唉……
可惜呀,俩南蛮子是吃生米的,满以为崔爷再厉害也厉害不过王法,喊几个跟随来津的伙计出门给了崔爷几脚,还喊来当地弹压地面的“老架”,非要“老架”治崔爷一个搅扰良民之罪。
“老架”吓死也不敢难为崔爷,待崔爷走了之后,“老架”出于好心,劝俩南蛮子赶紧收拾东西带着家小回奔原籍,并且马上就得走,一刻也不能耽搁,往后再也不要踏入津门一步,不然后患无穷。
没想到的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俩南蛮子一点也不在乎,反倒是埋怨“老架”向着当地人不向着他们。须知道,他们可是拿了钱孝敬过地方的,所以地方上也要有义务给他们主持公道。
“老架”见自己说话赛放屁,人家根本不听还嫌臭,于是撂下一句:“公道,哨子崔就是公道”。转身走人,再不掺和。
果然,就在当天的晚上,生丝行着了火。从天黑一直烧到天亮,烧得干干净净,嘛也不剩。
古怪的是,离着生丝行仅有一街之隔的“水龙会”,居然没有一个人过来救火。
更怪的,挨着生丝行的买卖家,全都完好无损,就跟有避火罩护着似的,连墙皮都没被火熏黑,只有生丝行一家被付之一炬。
俩南蛮子正纳闷之际,管家匆匆来报,两房的女眷,还有家里的两位小姐一位小少爷,全都不见了人影。
到了这个时候,俩南蛮子要是稍微懂点儿“人事”,就应该拿出全部家产来破财消灾,他们不知道津门之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管是人是货,三天之内给你保管的好好的,绝对不给霍霍了。
立下这样一个规矩,是担心偷错了东西绑错了人,给自己和兄弟们身上惹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也是为了给苦主预留三天筹措资金的时间,三天之内只要可以搭上“脉”,就可以拿钱把失物或是活人赎买回去。
很明显,这个规矩尽管不那么规矩,但是挺仁义,因此多少年来人人遵循,无一人敢坏了这个规矩。
直到有一天,督军王占元头一个将这个规矩打破,自此再无方圆,也就再也没人守规了。
再说回那俩南蛮子,都已经火燎眉毛了,还傻乎乎的去报官,非要官府给他们把人找回来,还要严惩纵火之徒,不然他们就要一层层的上告。
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