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规定太过死板,甚至有些不通情理。但来自后世的刘子秋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人最喜欢钻各种政策的空子。如果不规定得刻板一点,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就会利用自己的权势对太医院施加影响,最终导致太医院演变成只为权贵服务的机构。而这些,恰恰是跟刘子秋设立太医院的初衷相背离的。
正因为有了这条死板的规定,许多百姓生病以后,才能够得到和权贵们相同的医疗待遇。当然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条死板的规定,所以不论长孙无忌如何恳求,都没有一位太医敢为他出诊。
想到对自己兄妹最好的亲舅舅命悬一线,长孙无忌双膝一软,便跪了下来,大声说道:“各位太医大人,无忌求求你们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读书人更是注重名节,轻易不肯向人下跪。长孙无忌为了一点孝心,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最为看重孝道。行医之人多有仁义之心,这几位坐堂的太医于孝道更为看重,纷纷离开座位,七手八脚将长孙无忌扶了起来。一名年长些的太医劝道:“长孙大人,非是吾等见死不救,只因陛下颁布严令,吾等不敢不从。你还是请回吧,速速把老大人送过来,说不定还来得及。”
他有内阁行走的腰牌,所以太医们称他一声大人也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他是首届科举的头榜头名,在洛阳城中名声颇显,这些太医们也大多听说过他的名头,再加上他以孝为先,倒是深得太医们的好感。另一名太医便悄悄说道:“长孙大人,我倒可以给你指一条明路,但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长孙无忌大喜,一把抓住那名太医的胳膊,连声问道:“快说,是何明路?”
那名太医胳膊被他抓得生疼,却也只好强自忍住,指了指门外说道:“出门往右第三间静室里有一位先生,不是本院太医,应该不受陛下法令之约束。这位先生医术无人能及,你若是能够说动他前往贵府,定能妙手回春。”
长孙无忌得了这个消息,连声谢谢都来不及说,转身便狂奔出门。
有太医便埋怨道:“你怎可泄了皇后娘娘的行踪,万一惹出什么祸端,可是死罪啊!”
那名太医叹息道:“皇后娘娘五七日方来太医院一回,偏巧他今日来此,或许是命中注定。”
……
医学之道,贵在实践,如果光看书本,很难有所精进。为此,高秀儿每隔五至七天,便会带着刘思根到太医院坐上半日。此时已近午时,母子俩收拾起药箱,正准备打道回宫。半日时间,她只看了两位病人。倒不是洛阳城的百姓身体健壮,百病不生,而是高秀儿出诊也有自己的规矩,她只治各种疑难杂症。因为高秀儿带着刘思根到太医院坐诊,治病救人是一方面,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指点刘思根的医术。
刘思根虽然年少,但他得到过孙思邈的真传,普通的病症早就不在话下,只有接触各种疑难杂症,才能让他的医术迅速提高。毕竟他是大皇子,平时还要习文练武,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到钻研医道上,也只能通过这种捷径来提高了。
就在母子二人提着药箱起身的时候,静室的门忽然被推了开来,长孙无忌纳头便拜:“先生,救命则个!”
高秀儿却认出来人是长孙无忌,微微一怔。当初长孙无忌跟着李世民一道,绑架了她们母子,这段记忆她永远也不能从脑海里抹除。幸好当时刘思根尚自年幼,还不怎么记事,倒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否则,要是在刘思根的心理上留下什么阴影,只怕就算杀了长孙无忌全家,高秀儿也难以解恨。此刻,见到仇人就在眼前,高秀儿忍不住便要拂袖而去,想了想还是重新坐了下来,沉声问道:“你有何病症?”
长孙无忌抬头一看,静室内却只有一个俊俏后生和一个虎头虎脑的童子,不觉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说道:“敢问先生何在?”
在他想来,医术无人可及的坐馆先生即便不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至少也是个经验丰富的壮年人。而眼前这两个人,怎么看都不像医术高明的样子。带着高士廉的生死,长孙无忌又怎敢不慎?
高秀儿冷着脸说道:“怎么?我不像先生吗?”
她原本就精于易容之术,又从花云那里学来了女扮男装的法门,自然是扮什么像什么。不要说白发苍苍的老者了,就算是让她扮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她照样可以做到。但这里是太医院,戒备森严,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高秀儿也就不愿意那么麻烦,这才随便扮了个后生。按理说,她现在的容貌改变并不是很大,长孙无忌如果仔细看,应该可以认得出来。可是长孙无忌现在一门心思记挂着高士廉的病情,哪里会注意这些细节。
听到高秀儿语含怒气,长孙无忌慌忙说道:“先生息怒,小可只是……”
刘思根却忍不住说道:“我观你眼带血丝,面色潮红,分明是心焦之症。只需开两剂安神之药便可,又何须到这里来。先生和我今天的诊治已经结束,你还是走吧。”
长孙无忌见这个十岁上下的孩童居然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大为惊叹,这才真正相信那位太医对他的指点,也就更不肯放过这次机会,连声说道:“小先生容禀。求医的不是小可,而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