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元璋的问话。
朱标一时间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多亏一旁的马皇后替他解了围。
“这些孩子们正是因为太了解你了,这才过来先找的我。重八,你以后也要多听听这些做小的意见,今晚要不是有我在,险些误了大事了。”马秀英责怪道。
一物降一物。
面对马秀英的责怪,朱元璋同样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更何况马秀英确实说的在理。
在处理贪官这件在朱元璋看来是涉及原则的事情上,今晚要不是有她在,他绝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心平气和地和朱标讨论。
对于朱标提的几点政策,朱元璋这时是越琢磨,越觉得这些政策实在是太妙了。
真的实施下去,大明官场的歪风邪气还真的有可能会止住。
他看着朱标,脸上满是赞赏之色。
真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儿子!
和历史上有些喜欢猜忌太子的皇上不同。
在朱元璋看来,儿子就是要强于老子。
儿子越强,他越开心。
尤其是朱标。
后世网上流传着一个梗,如果朱标造反的话,朱元璋非但不会生气,反而会高兴地燃放爆竹,甚至还会直接派兵支援朱标,或者直接下诏书退位。
当然谁都知道事实肯定不会如此,这是网友们用夸张戏谑的手法,就是为了表达朱元璋对朱标的无限信任。
“老大,跟咱说说,这些政策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朱元璋哈哈大笑,拉着朱标的手,这时的他与一般百姓家庭的父亲无异。“特别是那个,那个政审,简直绝了。”
被朱元璋这一通夸,朱标有些尴尬。
他看着朱元璋兴奋、开心像个孩子一般的模样,实在是不忍心打破,可他是朱标。
“父皇,其实这一系列的政策谋略都是杨卿提出来的。我回京时,顺道去了扬州,本也没想着得到什么,可在与杨卿的聊天中,没曾想听到了他这一番治国安邦的言论。”朱标开口道。
杨宪?
朱元璋愣了一下,脸上再度扬起笑容。
“好!不愧是咱看中的人。”
他双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开口道:“扬州与应天这么近,老大,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常去看看。”
在朱元璋心中,这日后,大明迟早是要交到朱标身上的。
杨宪本就是他提前给他找的左膀右臂。
三年治理扬州只是一个考验,他原本考量是,只要在这三年时间里,杨宪但凡做出一点成绩来,他就会把他给提到中书省。
这么做,同时还能对李善长的淮西一党造成制衡。
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杨宪会给他这么多惊喜,从进献制盐之法开始,到现在这个治理贪腐的大策,无论哪一项单拎出来都是惊天大功。
这完全打乱了朱元璋原本的计划。
一开始给他准备的位置,显然不合适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
在他看来,杨宪目前最好的安排,就是维持现状。
一切等三年之期到了再说。
..................
扬州城。
杨宪的扬州大开发计划,开始真正实施。
一个个小区,开始动工。
自从杨宪主政后,扬州时不时就会有新奇事物出现,因此百姓们对衙门的工作特别上心、好奇。
平日里没事的时候,有些百姓便会到施工现场去转悠,可他们越看越觉得新奇。
首先便是造房子的方法,他们从未见过。
怎么?
造房子还需要用铁条的吗?
建造“高楼”,除了水泥之外,还需要用到的便是钢筋。
在古代无论哪个朝代,盐铁都是严格管控的。
扬州州府能够动用的铁也不多,自然不可能像现代建房那么使用,正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杨宪让工匠们打造出一批类钢筋的铁条,主要使用的地方便是在房屋的大梁和柱子之上,分散整个房屋承受压力。其他地方能省则省。
好在房屋整体本就不高,原本想要盖六七层,最后杨宪也只把屋子最高层数定在了五层。
不要小看古代这些工匠的智慧。
即便没有水泥钢筋的情况下,也能建起高楼,更何况是现在。
当然最后整个房屋成品,肯定不能与现代建筑相比,毕竟是做了许多妥协之后的产物。
可以说是现代建筑与古代土木结构建筑的结合体。
可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足够超前了。
没过多少日子,最初的那个小区,就已经有五层的小高楼立起来了。
又是引来了扬州百姓的一次围观。
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房子,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还是整体建筑风格,都与他们所住的木屋小院,截然不同。
建筑工地内。
刘坤戴着一个头盔,看着警戒线外那些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