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殿下,说的可是车轨?”杨宪开口道。
“何为车轨?”朱樉继续问道。
杨宪笑着解释道:“就是列车形式的轨道。以枕木为轨,客车为木制车厢,前后开门,两侧各有两扇小通风窗,车厢两侧可坐三十人左右。六马拉车,可日行八百里。”
听到杨宪的话,朱樉唰的一声,立马就站了起来。
“当真?!”
要知道凑够京城到扬州的路程正好差不多八百里,也就是说,只要有了这什么列车,便能够在一日之间到达。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笑道:“当真,而且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日行千里应该不难做到。”
一旁的朱樉听得那是一个心神激荡。
他在心里畅想着,要是全国都搞这个列车,那不直接起飞了。
“杨宪,你赶紧教我这列车如何做。”朱樉开口道,干劲十足。
杨宪看着朱樉的样子,就知道这小子把问题看简单了,直接泼了一盆冷水。
“列车并不难做,难就难在得铺设车轨。你车想跑到哪里,车轨就得铺设到哪里,不知二皇子殿下是否有好好算过这笔账。”
提到算账。
朱樉又想起了之前在京城修沥青路时候的情景,他已经吃够这方面苦头了,当时穷到甚至要找王月悯和杨宪借钱,一想到这,牙都跟着疼了起来。
“列车行到哪里,轨道就得铺到哪里?这可要花不少钱啊,就只是为了人来往方便一些、速度快一些,这会不会有些不值得啊。”
真要速度快,直接买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就是了。
不过按杨宪所说,这所谓的列车,一次性能同时运输三十多人,这点汗血宝马比不了。
不过单单为了这一点,耗费巨资,兴师动众,全国各地铺设轨道,会不会太不值得。
很显然,此时朱樉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轨道列车的重要性。
“二皇子殿下,难道以为这个轨道列车,就单单只是为了让人来往方便一些?”杨宪看朱樉神情,就知道对方的想法,开口问道。
难道不是?
“我如果说这轨道列车,能够稳固大明的根基,让大明江山永固呢。”杨宪笑着说道。
这轨道列车和稳固大明江山有什么关系啊?
朱樉懵逼了。
如果此刻站在杨宪面前的是朱元璋,朱标,乃至是朱棣,朱棡起码都会往深层次想一层。
可站在他面前的偏偏是朱樉。
杨宪只能继续解释道:“二皇子殿下,你想想看,这轨道列车铺设好,除了人之外,是不是还可以运输粮草物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古代战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粮草。
你想想看,如果铺设好各地通往北地边境的轨道,粮草直接由各地发车。
那么大明打仗,将再不用受粮草所困。
古代押粮官最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运粮超时,延误军机,最后被军法处置吗。
有了轨道列车,这件事将永远不会再发生了。
朱樉一巴掌拍在自己额头上。
“我这脑袋,运人可以,运粮肯定也是可以的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杨宪看了朱樉一眼,心里想着,你没有想到的事情多着呢。
“二皇子殿下,运人这一点,你不妨也发散一下思维。”
“发散一下思维?”朱樉看着杨宪,疑惑道。“难道运人这里头还有名堂,是我没有想到的?”
他苦思冥想,依旧不得要领。
杨宪看了只想哭。
“二皇子殿下,不妨想一想,如果列车上运输的不是一个个普通老百姓,而是一个个大明精锐军士会怎么样?”
这一次杨宪没等对方回答,自顾自,接着开口道:“到时候全国各地,哪里有叛乱,是军队是不是可以立马过去平乱,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麻烦吗?”
“还有列车既然能够运送粮草,自然也能运送其他各种物资。这样一来,咱大明的商品货物的物流是不是也跟着加快了。”
“物资和人能够快速流动,运转起来,各地经济也会跟着起来。只要经济发展好了,老百姓们都有好日子过了,到时候谁还会想着去造反?”
“二皇子殿下,现在应该明白,我先前为什么说这轨道列车关乎着大明江山社稷了吧。”
朱樉听了杨宪这一连串的话,已经完全沉浸在他构建出来的美好蓝图里了,就连呼吸也不由自主变得急促起来。
他现在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修轨道!
比当时见到沥青路时,这个念头还要来得强烈。
杨宪的话,虽然没有说全,但也没有骗朱樉。
要是大明全国各地真的都铺设了轨道的话,那么这一条条车轨,就好似那一条条覆盖大明王朝内外的锁链。
确实能够稳固江山。
“杨宪,你放心,等我回去一定让父皇答应此事,到时候你我一起,将这车轨铺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