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进来说,沙盘柔软,以树枝在其上书写,与毛笔技法相同,手中短小的粉笔的书写方法一时间却让他很不适应。
李进直接向杨宪提出了他的异议。
要知道老师在课堂上写字的同时,也是在传授毛笔的技法。
对于他的担心,杨宪自然能够理解,笑了笑,开口道:“写字最大的作用便是记录,倒也不用如此急着下决断,李进,你又如何确定以后不会发明出新的写字工具取代毛笔呢。”
杨宪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
“面对新奇的事物,不妨大胆一点,我们人类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大胆的尝试中,不断进步。”
李进抬头看向黑板,黑板上的字迹或许还达不到书法大家的程度,可一笔笔汉字也自有其魂魄筋骨。
可以看出用这粉笔写字,不说记录这一文字的最为本质的功用,即便是谈到美观与陶冶情操,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他先前写的歪歪扭扭,纯粹只是因为一时间不适应罢了。
李进看了一眼杨宪握粉笔的姿势,若有所思,再次试了一遍,这次写的字就要漂亮很多。
“学生受教。”李进朝着杨宪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他并非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书生,不然也这次也不会想到找上杨宪,对于先哲经典,不至于过分崇拜与盲从,有着一份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思辨能力。
而这也正是杨宪看上他的原因之一。
“杨大人,这粉笔是用何物做的?”李进开口问道。
“石膏。”杨宪拍了拍手,将手上的白粉拍掉。“将石膏以火煅烧之后,加水搅拌,然后在模具中凝结成条状,就成了你手中的粉笔了。”
李进想了想,点了点头,表示清楚。
“杨大人,之前教授可是格物学?”李进脸上露出难色,开口道。“学生对此仅仅只是有所了解,远不到可以开班授课的程度。”
杨宪笑道:“放心好了,你日常主要负责国立小学的管理工作,平日里也可以开班讲讲算学与国学。”
扬州国立小学,成立也有一段时间了。
自然不可能只有杨宪一个老师,如果是最初的时候,一个人还能勉强应付。
以如今的规模显然是不可能了。
小学里有专门负责蒙学认字的,也有负责算学的,甚至连教格物的也有一个。
无论在什么时代,只要有钱,基本上就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
杨宪如今可是朝廷的大红人,这些读书人,也以能够在杨宪手底下做事为荣。
因此杨宪让李进过来,更多的是让他负责管理,相当于后世学校的教导主任。
杨宪这个校长就可以彻底抽出身来,搞他的轨道列车了。
..................
京城。
虽然离开扬州前,朱樉信誓旦旦地和杨宪保证就修建列车轨道一事,一定帮他争取到朝廷的支持。
可他还是打算先和自己的大哥陈述这件事情,得到朱标肯定后,再去和朱元璋说。
原因没有很麻烦,其实就是他害怕被朱元璋训斥。
这么多皇子之中,从小到大就数他被朱元璋训斥得最多,也就数他最怕朱元璋。
这也是为什么原时空,他到了封地,没了老朱和大哥管束后,立马开始无法无天的原因之一。
朱樉一念至此,套了一件保暖的毛衣,就开始朝着太子朱标休息的地方走去。
太子寝宫。
朱标正和太子妃常霞温存。
自从杨宪当了扬州知府后,这一两年时间,他就经常往扬州跑。
之前为了救灾一事,更是直接离开了数月时间。
回京之后,朱标也一直忙于政事。
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现在这样温存了。
朱标看着太子妃,温润如水的眼眸,从对方眼里没有看到一丝的抱怨。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忽然在屋外响起,打断了他们的二人世界。
“太子,二皇子殿下在外面求见你,说是有要事商谈。”
屋外说话之人,并非是太子府的内侍,而是一个女子。
“二弟?有什么要事非得选这个时间点求见。”
“妾身也不知道,不过看样子,似乎是急事。”
屋内。
“殿下,二弟既然这么晚过来,那说明肯定是很要紧的事情。”太子妃常霞开口道。
朱标看着常霞,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然后起身穿衣。
推开门,站在门口的是自己的侧妃吕氏。
“殿下。”吕氏见朱标出来,连忙行礼。
朱标点了点头,开口道:“夜里冷,你也早些去休息。”
吕氏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目送着太子离去,然后转身看着屋子里的太子妃常霞,同样对她行了一个礼。
屋内屋外,二人身份其实从对朱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