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屋里走出来一个年轻女人,长着一张颇为讨喜的圆脸,一开口就带笑:“青屿回来了,快洗洗手吃饭吧,你一直没回来,我和娘就先吃了,你等会儿,我去给你盛。”
楚青屿喊了声:“大嫂。”
然后道:“你看着穗儿吧,我自己来就行。”
苏芸笑着应道:“哎,成。”
楚家宅子挺大,但只有三间正房,中间是堂屋,东屋是赵秋月的房间,西屋住着楚青屿大哥楚青旭一家三口。
左右各有两间偏房,东侧两间是厨房和柴房,西侧两间一间空着,另一间是楚青屿的房间。
虽然房间不多,但都是五年前新起的青瓦房,在村子里也算是数得着的好人家了。
楚青屿先回屋换了身衣服,才去灶上端了饭,直接坐在烧火坐的凳子上,端着碗就在厨房里吃了。
他饭量大,吃饭也快,端着碗扒了半碗菜,吃了俩白面掺玉米面的饼子,又灌了一大碗茶才算是吃饱了。
等他把碗洗好,就见他娘已经风风火火地回来了。
进堂屋先喝了半碗茶,才眉开眼笑道:“屿儿啊!那可是姜秉生家的闺女啊!哎呦,我见过那丫头一次,长得那叫一个标志啊!”
苏芸坐在一旁,也笑着道:“娘,什么事那么高兴啊?老远就听到你的笑声了。”
赵秋月拍了下手,笑得开怀,说悄悄话一样道:“你这个弟弟啊,今天在溪下村救了个姑娘!”
苏芸声音一扬:“溪下村?那不是我娘家河对岸的村子吗?”
赵秋月拍拍她的手,道:“正是呢!就是那个姜秉生家的小女儿,你可听说过?”
苏芸想了想:“名字有点耳熟,但想不起来是那个。”
赵秋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他家大儿子是个秀才。”
苏芸眼睛一亮:“哎,这就知道了!咱们这样的庄户人家,出一个秀才可是不容易。”
她娘家离得近,听说的也多,这会儿回忆着道:“那姜家前些年日子也不好过,但夫妇俩愣是咬着牙送两个儿子进了学堂。后来大儿子中了秀才,小儿子许是没这方面的心思,读了几年书便成了走街串巷的卖货郎。”
赵秋月连连点头:“我刚才去打听的时候才知道,那个来咱们这儿卖货的货郎就是那姑娘她哥!”
楚青屿站在一旁,听他娘和他大嫂聊着,却是半句话也插不上。
他觉得她们谈的都是没影的事,以那姑娘的家世和样貌,必然是许多年轻人想求娶的,他自觉自己配不上人家姑娘。
楚青屿转身出了门,去柴房拿了柴刀和他爹留下的弓箭,背着竹筐上了山。
他是个猎户,他爹活着的时候就是青淮村最厉害的猎户,他自小跟着他爹满山跑,他爹有心教他,以至于他七八岁就能拿小弓射野兔野鸡。
那时候,村里的小孩都羡慕他们家的日子,因为他们家隔三差五总能吃上肉。
只是他爹在他十二岁那年就去了。
他娘带着两个半大小子过了很长一段苦日子。
后来他摸爬滚打靠着自学也算是继承了他爹的衣钵。
山上猎物多的时候打猎,偶尔跟着他哥去镇上做工。
扛沙袋、卸货装货、推车、垒院子……
他身高体壮,又有一把子力气,总能比别人找活快。
几年过去,他们家盖了房,他哥也娶了媳妇,日子越来越好。
青淮村坐落在山脚下,在锦河两岸都有人家,只是他们家是离山最近的。
楚青屿沿着常走的路上山,循着前两日挖的陷阱看过去。
这山上最常见的还是野鸡和野兔,他一路走过发现了三只野兔和两只野鸡,许是才落了没多久,竟都还活着。
走到半山腰就可以看到锦河从两座山之间绵延穿过,一路向东流去。
楚青屿把野物拿绳子绑了腿提在手里,沿着锦河奔流的方向看过去。
青淮村就在脚下,他家就在河北侧临河临山的第一家。
往西是赵家村和梁吴村,再往远处是溪下村和溪上村。
赵家村和溪下村在河北岸,而梁吴村和溪上村在河南岸。
其实远处的溪下村已经是肉眼不可及的地方,但楚青屿还是看了好一会儿。
如今正值八月,天热的紧,好在山里还算凉快。
楚青屿把野物丢在地上,拿了柴刀开始砍柴。
他大哥去镇上做工了,最近接了一个能干半个月的给船上卸货的工。
他便想着多砍些柴堆在柴房,等天冷了可以拿去镇上卖,也能挣些钱。
等到太阳将要落山,楚青屿才背上背篓准备回家。
这时,忽然听到两声鸟叫,他连忙拿起弓箭,不远处的一棵树上,有两只野雁正在吃树上的果子。
楚青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