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时间,各卫所按照周鉴的要求,选拔出了战兵。
淮安卫一千六百名战兵,大河卫两千名。
选战兵对两卫也有好处。
不少军官侵占了卫所的军田,导致很多屯田兵没有田地可种,只能当军官的佃户,日子勉强混个温饱。
现在有机会将这些军户选做战兵,如此一来,军田压力变少了。
他们深知总督大人在意的是军队战斗力,也就是战兵的战斗力。
屯田兵指望不上,只能当后勤。
所以张云冲他们不敢马虎,将屯田兵中力气大的,符合战兵条件的全部选出,交由王业泰检验。
有军户想要开后门找到赵彪和张云冲,希望自己能当战兵领军饷。
结果到了王业泰那关,不符合条件,一律剔除,又将两个指挥使呵斥了一顿。
赵彪和张云冲,自此不敢弄虚作假,将各自卫所中能打的青壮全部拉了出来。
按照周鉴的要求,王业泰对各卫所战兵亲自加以考核。
要求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力气二百五十斤以上,非年轻力壮的一概不用。
性格敦厚老实优先,奸猾爱惹事的一律不用。
经过几日的选拔,两卫共选出三千六百名战兵。
加上亲兵营三千四百战兵,共计有七千战兵。
这七千人马,由周鉴直接掌管,重新任命军官。
按照大明卫所制,一个卫大约五千六百人,下面分为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
千户所下面设有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
百户所设总旗两个,每个总旗辖五十名军户,每个小旗辖十个军户。
这便是卫所兵。
战时,卫所兵会临时被征调,充当营兵参战。
军营里的军官则是用另一套军职。
如千户,军职是千总。
副千户,军职是把总。
指挥使,则是守备。
执掌一省卫所的都指挥使,到了军营也仅仅是个正三品游击将军。
至于上面的参将、副将,总兵,则往往身兼着五军都督府的差事。
周鉴身为漕运总督,辖区内四府三州的所有军队都由他节制,光是淮安卫这种卫所,不下十个。
他自然不可能用卫所制那套,而是按照营兵的标准打造一支军队!
这七千战兵,周鉴将之重新编制。
基层军官参照戚家军的标准,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队,长官为队总。
三个队为一旗,长官为旗总。
三个旗为一局,长官为百总。
三个佰为一司,长官为把总。
三个司为一部,长官为千总。
三个部为一营,长官为将官。
七千战兵,刚好设为两个营,一个是亲兵营,一个取名淮安营。
亲兵营主将仍由副将李栩担任。
淮安营主将由赵彪担任,张云冲辅助。
余者数十个军官职位,请托的人纷纷来争,希望总督大人能安排个职位。
周鉴全部回绝,实行考核制度,军事技艺优异者,方能成为军官。
如此一来,部队中人人都想努力。
清晨,天气渐凉。
淮安城,朝阳初升,霞光洒在城南的大教场上。
由于淮安卫和大河卫紧挨着一起,这座大教场是两卫共用,占地数十亩。
只是两卫多年未曾进行会操,大教场已残破不堪,坑坑洼洼的一片,有的地方还种上了庄稼。
周鉴站在点将台上,打着披风,目光如炬地审视着他新建立的军队。
鼓声如虹,亲兵营队列整齐,手持兵器,目视前方肃立在教场上。
淮安营队伍稍逊,稀稀拉拉,歪歪扭扭,显然少经操练。
今日是成军后的全营第一次会操。
鼓声不停,陆陆续续有士兵入场。
会操时敲响三通鼓,大约连续敲响十五分钟,乃集合信号。
过了片刻,三通鼓已毕,现场逐渐安静了下来。
周鉴扫了王业泰一眼,示意点将点兵。
部队有了编制,点兵十分方便。
很快王业泰将情况上报:“报督臣,全营会操,应到七千人,实到六千九百二十三人,亲兵营少五人,淮安营少七十二人。”
闻言,亲兵营主将李栩眉头微皱,暗道那几个兵怎么回事.......
淮安营的两个主将赵彪和张云冲却是面露骄傲。
他们执掌淮安卫与大河卫十几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会操能来这么多人。
放在平日,能来一半就不错了。
也就是总督大人严格,整顿战兵,才有今日盛况。
不过,怎么看总督大人似乎不高兴的样子?
周鉴双眼微眯,说道:“派人将那七十余人捆来!”
不用他多说,赵彪和李栩已派出手下镇抚使前去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