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让叶晚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立马就给李大夫以及谢英写了信,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入学了,一切都安好。
也给苏向钰写了一封信,告诉了他自己的情况,直接寄到了他部队去,也不知道对方任务完成没呀?
这年代真的有好多人突然就失去联系,杳无音信。
这些人大多参与了各种保密项目,这类的项目都是部队去协助的。
反正这代人,过得艰辛,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路,但同样机会也特别多,只要有点头脑,胆子大点,都能赚到一点钱。
京市中医学院,与其他高校相比,入学的新生数量明显少一些。
即便学医,更多人会选择西医。
叶晚晚所在的班级,还不到30人,女生就五个。那四个女生来的比叶晚晚早,就住在一个宿舍,然后就多出来她一人。
整个学校分为中医系和中药学系这两类,叶晚晚选择的是中医系。
和其他高校不同本科是五年制,而从本科读到博士,是需要九年的时间。
班上的人还没多认识,就开始军训。
两个系的新生,叶晚晚估摸着也就六七百人的样子。
大概也是因为人不多,所以两个系合在一起军训。
记得上一次在大学军训时,基本上怨声载道,但现在这一批同学,完全相反,非常积极,不愧是都吃苦的年轻人。
慢慢和班上的同学认识,发现有好些同学都是家里与中医有关联的,要么是中医世家,要么家里亲人是中医之类的。
不过也是,这年头谁没事会想学中医啊!
先不说别的,就以叶晚晚前生记忆里,中医处境就非常尴尬,如果不是非常热爱,基本上学了跟没学一样。
而且学中医周期非常长,临床也很难,不接触病人,如何辨证呢?
反正这不是一条明智之路,即便是这样,依旧有一些人在用行动默默支持着中医。
军训要持续一个月,从早锻炼到晚,感觉比种田都还累。
即便是叶晚晚自认为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都有点感觉累。
开学到现在,她还是一个人住一间宿舍。心里还挺喜欢这样的,一个人住着安静也舒心。
军训半个月之后,给大家放了一天假。
叶晚晚原本想休息的,但想到那位军人的手提箱还没有来拿。
不知道那人是忘记了?还是火车站没有及时传达呀?
犹豫着要不打开手提箱看看?
但一想到这侵犯别人隐私,不太好,便打消这个念头。
这年头没有电话,和人联系是真的不方便啊!
最后叶晚晚决定去一趟火车站,想询问工作人员,看看能不能问出那人的信息。
一般那种助人的行为,都会收到单元的表扬信。
但是问了好几个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结果没一个知道的。
甚至问到那天火车上的抢劫事故,人家也拒绝透露。
一无所获,叶晚晚没办法直接回了学校。
许燕和张元枝估计再熟悉学校,便没有多联系,反正都在京市,来日方长。
在军训快要结束的时候,叶晚晚收到了谢英的回信,同时还给她汇了100元,让她买一些日常用品之类的。
信上询问她学校日常,问她国庆要不要回家一趟,有没有和苏向钰联系上之类的。
就这种交通工具,叶晚晚说什么也不坐长途火车,回去那是不可能的。
便给谢英回信,告诉她自己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写给苏向钰的内容,重新再写了一遍。
国庆放假了,直接去校图书馆看书好了,之前李大夫督促她一定要勤奋,多去看中医古籍,以及经典的书籍。
来到学院后,叶晚晚才知道这里没有针灸,没办法,为了不让自己手生,每天都会练习扎针,直接拿自己的四肢练习。
以前有李大夫在身边提醒,如今只有她自己了,李大夫让她练的五脏排毒功法,经常练习。
站桩也每日早起站一小时,除非特殊情况,是每日必练的。
除此之外,每日都会阅读老师给她的书。
这个时候大学都已经通电了,比煤油灯或者蜡烛要方便很多。
不过叶晚晚习惯会去图书馆,那边的电稳定,而且能学到很晚。
寝室这边的电不稳定,三天两头的停电,基本上学生会备上蜡烛或者手电。
军训结束后,直接就进入了国庆,国庆放三天。
国庆放七天,是进入21世纪后实行的。
既然放假,许燕和张元枝肯定也放,叶晚晚准备去找她俩。
当她还在想哪天去找的时候,没想到许燕和张元枝在放假前一天就来找她了。
许燕的学校在她和张元枝学校的中间,也就五六公里,走快点也就三四十分钟,说来也是挺近的。
但张元枝学校离她大概十多公里,大概就是以前村里到镇上的距离。
当天下午,张元枝先去找的许燕,然后两人就一起来找她了。
当时叶晚晚在图书馆学习,她俩正好问的人,是她班上的同学,那人知道她常待在图书馆,正好来图书馆,便带着两人过来的。
见到她俩,叶晚晚一阵欣喜,便急忙收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