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兵工厂,张云又去化学冶金工作组(原化学工作组),看望了教授师生们,并了解了化学冶金工作组的工作进展。
在这里,张云又收获了不小的惊喜。
因为这段时间华北鬼子兵力空虚,日伪军被敌后抗日武装压缩至县城和铁路公路周边,为北京、天津饱受压迫的师生教授和群众们提供了大量西逃的机会。很多群众和高知识分子趁机通过山西等地前往了西北西南地区。
凭借着独立支队提供的良好居住条件和丰厚待遇,工作组又吸引吸纳了3位机械、冶金、化学领域的教授和20多名学生。
同时,这些教授们也跟很多西逃至西南西北入职的教授建立了联系,可以共同讨论专业知识、生产工艺等。
可以说,借助这6位专家,张云收获了国内数量不菲的专家们强大专业技术支撑。
不要小瞧这些专家们的专业能力,也许这些专家们在国际上远远排不上号,但是却可以为根据地解决大量的专业难题。
因为没有制空权,传统意义上的大型露天工厂建设已经不可能,但张云可以通过系统调换各种专业小设备,再加上教授们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研究建设出各种小型工厂,以便隐藏到山体里。
这二十多天,化学冶金工作组的学生们继续制备了大量工业催化剂,可以为硫酸生产储备足量的催化剂;教授们根据国际硝酸工业工艺,结合小型设备,已经研究出以石油和煤炭为原料,结合空气中的氮气生产硝酸的小型设备化工艺流程,目前兵工厂已经采用并很快可以投产。这些研究成果加起来,可以将云烟厂炸药产量再提高50%以上;
(人民军工是先生产硫酸,通过硫酸+土硝生产硝酸,但是受限于土硝产量和纯度,硝酸产量上限不高,也阻碍了炸药产量的提升。)
此外,专家们研究的软化轮胎生产橡胶的工艺,也为云烟厂大量生产防毒面具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外,张云结合前世知识和记忆,按照目前根据地可以生产的生铁现状,要求专家组们结合焖火、反射炉、黑心韧化技术等抗战历史上逐渐成熟的技术,结合广大根据地没有专业设备的实际,探索优化“土法造钢”技术。另外就是结合华北各地区的矿产特点,完善“土法制酸”、“土法造手榴弹”工艺等,并编写插画版本的工艺说明书。
同时,张云还要专家们研究云烟厂需要生产哪些小型设备或者准备哪些材料,才可以帮助提升“土法兵工”的产量质量。这些设备要小或者容易分解,材料也要尽可能少,才可以通过地下渠道,慢慢送到未来的各个根据地。
没错,张云已经开始准备给总部的礼物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打算提供大量专业设备以便帮助总部建立先进的兵工厂外,张云更打算以专家编写的工艺文本,以及部分关键设备或者材料为依托,进一步发挥人民兵工的力量,让各个根据地的土法兵工厂提前4、5年遍地开花。
当然,这样的研究要求对专家们来说也算很难的课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但张云也不催促,他相信专家们不会让他失望的,专业的事情永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张云很是鼓励了各位专家教授们一番,并安排特务排再次送来了很多研究设备、书本笔记、水果肉食等等,进一步提升科研环境和条件。高级人才值得更好的投资,他们的作用太大了……
随后张云又去了山体工地,了解了一下进度。目前无名山山体工厂已经完成挖空作业,正在装修和使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支撑。三座防御工事山体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挖掘完成,联通和顺县域某个隐秘出口的隧道也在挖掘中,但所有工程11月底都能完成。
张云离开时,天色已经很晚了,驻地很是安静,大部分战士都已休息,仅有逻辑和站岗的战士们仍在认真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张云站到半山腰上,看着宁静的驻地,有些轻松的呼了口气。兵工厂、专家组和工地组的进展都比他预想的要好,这让他更加有底气应对未来的敌人。
按照历史发展和他自己的猜测,明年一月份,鬼子必然要对和顺县和辽县出手。那时候八路军晋冀豫根据地的大部队还大都在冀北豫南平原地区,只能独立支队自己顶上去,把这些鬼子从和顺赶出去,护住根据地的北部地区。后果就是独立支队会彻底暴露在鬼子面前。
那时候,山西地区6万多的鬼子盯住自己,张云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张云如此在意兵工厂和弹药储备的原因。
(历史上1939年1月,日伪军六千余人占领和顺、辽县,随后辽县被收复;1939年4月日军扫荡平遥以南、沁源以北;1939年7月日伪军5万余人进攻晋冀豫根据地,并占领了根据地大部分县城和所有公路,完成了对根据地的分割。百团大战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分割才筹划开展的。
另外1938年9月-11月,日军5万人扫荡晋察冀;1939年1月,日军3万多人“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军再次扫荡晋察冀,同期连续两次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