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给多词,不可不备也。”
“此狗鼠辈,焉能为事!”
【让张九龄对张说劝了又劝,且也让张说毫不在意的这个人是谁呢?是我们之前说的宇文融。从他整顿黑户这件事中,就能看出这人是有几把刷子的,他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所以在经济发展上,李隆基尚且需要仰仗他。】
【在黑户问题被他解决之后,他越发得李隆基的欢心,大有赶超张说在李隆基心里地位的趋势。张说和宇文融的矛盾可以说是没办法调和,他们属于敌对关系,张说害怕宇文融赶超他,宇文融想要张说宰相的位置。】
【宇文融获得荣宠之后,就开始找张说的短处。但封禅之前的张说像是一个圆溜溜的鸡蛋,一点缝隙都没有,再加上李隆基对张说的信任加持,宇文融很难找到下手的地方。】
【但封禅过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心脏大起大落的张说在听到天幕公布了这“狗鼠辈”之后,愤怒起来了。
好啊,我还没有找你的事,你先来找我的事了?
我就不该因为担心弹幕的背刺而事事留手,就该狠狠把宇文融这个“狗鼠辈”给踩在脚下!
天幕说的是对的,宇文融这样背后耍心机的小人不是“狗鼠辈”,难不成他光明磊落的张说是那等“狗鼠辈”?笑话!
此时的张说显然已经忘记他是怎么揪住张嘉贞的小辫子把张嘉贞拉下马的了。
现在的他被愤怒的火焰蒙蔽的双眼,头发丝都要竖起来了。
张说生气了,李隆基乐了。
什么?一个新的瓜?
的确如天幕说的,在知道张说做了这种种事情之后,他开始意识到继续让张说呆在首席宰相这个位置上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了。
他的确没有把随行人员全都安排成自己的人,但他起过这个念头毋庸置疑。
他也确实没有像天幕说的那样,和源乾曜结下梁子,但是他斥源乾曜于封禅工作之外是不争的事实。
最重要的是,那“泰山之力”是实打实发生的事情。
在这此天幕过后,张说“泰山之力”的事迹会被广为流传,他的威严还能足以让他坐稳首席宰相的位置吗?
李隆基在天幕的分析之下,头脑越发清晰起来。
他已经开始分析让张说继续当宰相的可行性了。
所以在天幕说到了又有人同张说起了争执之后,他开始抱着公平公正的心态,准备吃瓜了。
让朕看看,这回朕的两个臣子会怎么掐架?
李隆基享受着不被天幕背刺的短暂的快乐的时光。
他逐渐在天幕之中发现了乐趣,比如看天幕背刺别人。
【我们说了,张说在封禅的过程中达成了五杀成就,得罪了许多的人。这事宇文融自然也知道。但此时的他只能确定张说比如曾经在朝中有威严了,宇文融更想确定的是现在李隆基对张说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在开元十四年,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这件事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宇
文融却从中揣度出了李隆基对张说的态度。】
【这件小事关于两个人的任命。李隆基接连发了两道诏书,任命崔日知为左羽大将军,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
【这任命平平无奇,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决定。但如果我们把这任命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场任命并不简单。】
【李隆基最开始看上的人只有崔隐甫,这个人从地方官做起,政绩突出,算是稳扎稳打爬了上商量这件事,表达了想把崔隐甫提拔上来当御史大夫的愿望。】
【但张说一听就不同意了,他直接拒绝了李隆基,这人不行,他这个人我了解,他一点文化都没有,当个武官也便罢了,怎么能到中央当御史大夫呢?我觉得十分不合适。】
【李隆基心里当然不高兴,他是看好了崔隐甫指定行,才和张说提的这个想法,怎么他看上的人到了张说的嘴巴里,被贬的一文不值呢?而且张说只拿崔隐甫没文化这个缺点为什么看不到他政绩也是不错的?】
【在泰山封禅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开始对张说不满了,但很明显,张说没有感受到李隆基对他的态度变化,反驳李隆基的想法依旧是直接了当,不带一点拐弯的。他以为现在的李隆基依旧会无条件采用他的建议。】
[只能说封禅让张说飘起来了。]
[所以人人都需要魏征。]
[是的,不仅仅是皇帝需要,那些官吏也需要。]
[张九龄就挺像张说的魏征的,但张说一次也没有听他的话。]
此时,站在天幕下的张九龄要摇了摇头。
他正直且中肯道:“张公听话了。()?()”
在现在尚且还没有发生第二次的劝谏,所以他并不知道,要是真正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张公是否会听他一言。
但他总觉得张公是会听的。
现在的张公和天幕所讲的那个妄自尊大的张公到底还是不同了。
张九龄将这一切都归结于上一次天幕给张说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