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融原是在嘎嘎大笑的,听到李林甫的话后嘎然而止。
李林甫这是在骂他。
他嘲笑李林甫没有文化,
李林甫就反过他也没有文化。
宇文融惊讶于李林甫为了骂他把自己也骂进去,
接着无所谓的笑笑。
没关系,
反正被嘲笑的那个弄獐宰相不是他。
说到这个,
为什么天幕还不讲他啊?
适可而止吧,真不知道一个被人嘲笑的弄獐宰相有什么好讲的,根本没有人爱听。
【在文化程度这方面,李林甫和张九龄身上存在这鲜明的差异。李林甫是白字先生,张九龄是文坛大家。环境塑造天才这句话放在张九龄身上是不适用的,他的出生地韶州在张九龄崭露头角之前就没有出现过什么能人,是个彻彻底底的文化荒漠。】
【但张九龄没有被这样的环境影响,他好像是为文而生,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极妙的文章,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了“此子必能致远”的评价。二十岁那年一举考中进士。】
【张说看到张九龄后一见如故,大力提携张九龄,甚至给了张九龄极高的评价:“后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其文采。《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就是张九龄的诗作,《望月怀远》中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大家从小学诗肯定知道,一般来说,诗人仕途坎坷的经历和他的文学成就是成正比的,唐诗讲究抒怀,诗人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就是他们最有话讲的时候。但张九龄的官路和其他诗人相比,可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这更能看出他文学功底的深厚。】
宇文融又在拍大腿。
哎呀,这回好了,天幕不说李林甫了,开始说张九龄。
所以他究竟什么时候当的宰相,怎么当的,干了些什么,天幕能不能说两句。
就是穿插在张九龄和李林甫的中间也是可以的,他的要求已经非常低了。
李隆基看着站在大殿之中,风姿卓越的张九龄,心里满意的不行。
这是他选出来的宰相,天幕夸他的宰相,他与有荣焉。
李林甫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什么意思,天幕针对他是吧?
为什么刚刚讲完他是个白字先生的事情,就开始讲张九龄是文坛领袖?
这个坎是过不去了。
早知道会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小时候说什么都要刻苦读书。
身为贵族又怎样,祖宗的荫蔽又怎样,他现在还不是得站在这里,和这个出身文化荒漠的布衣张九龄对比。
更丢人的是,他在才学上完完全全被张九龄碾压了,他甚至辩无可辩。
说多了可就成了比“弄獐宰相”更好笑的笑话了。
【张九龄不仅才学出众,他整个人的气质也是超然的。我们之前讲的萧嵩是凭借长相让李隆基另眼相待的,但萧嵩俊美比较好理解,唐朝以肥为美,男子魁梧才是最好。萧嵩是武将,又有和关公一样的美髯,自然符合当时的审美。】
【但张九龄能因为长相得李隆基另眼相待,那纯纯就是因为他一身的气质了。他和萧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帅哥。萧嵩符合当时唐朝人的审美,张九龄会更得现代人的青睐。】
[你如果这么说那我就更喜欢张九龄了!]
[我真的超爱张九龄的诗。]
[萧嵩没听过,但是张九龄我熟啊!]
[又是遗憾不能亲自去唐朝的一天呢。]
大殿内也是一片赞声。
“张公的风度自然无人能及。”
“我若有张公一半的文采就好了。”
“张公看着完全不像个布衣平民,倒像个贵族。”
这些饱含赞美之辞的话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
李林甫心里更痛了。
张九龄像贵族?那他是什么?他才是真正的贵族啊。
这些同僚们但凡睁开眼睛看一看呢,他还站在这里啊。
宇文融听到贵族一词,又来了精神。
他上下打量了宇文融一眼,意思相当明显:贵族啊,就这啊?还不如一个平民呢。
张九龄得到了天幕和百官的一致赞美,但依旧挺直腰背,面无表情,不卑不亢的模样。
文采和风度都是次要的,他更想知道自己罢相的愿意,这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或者是经常看古装剧的观众应该知道,百官上朝的时候都会拿着笏板,笏板一般是用笏囊来装,笏囊的出处,就在张九龄这里。】
【唐朝人骑马上下朝,一般会将笏板别在腰上。但张九龄人长得清瘦,又体弱多病,将笏板别在腰上骑马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张九龄就命人做了个笏囊。张九龄拿笏囊上朝的模样被李隆基看到了,李隆基非常喜欢,看着赏心悦目啊。】
【赞赏完后,李隆基看那些把笏板往裤腰上一别就来上朝的大臣们就不是那么顺眼了。怎么越看越没有风度,越看越觉得粗鲁。武将这么干就算了,怎么文官一个个也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