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王德的禀告,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复杂的表情。
他怎么也没想到,困扰满朝文武的问题,就这样被李恪以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化解了。
只是这件事,终究还是苦了那些受难的百姓,原本就远离了故土,跋山涉水来到长安求活。
没有想到临了还要多受这样的痛苦。
“唉...”
就在李世民感叹李恪的急智,又心痛城外的难民时,门外又传来力士的禀告声。
李世民听到声音,皱了皱眉头。
身为李世民身边的内侍,一旁的王德立马心领神会的跑到那位力士面前,低声的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么火急火燎的就跑来禀报。
只是在片刻后,听到那名力士的话后,王德的脸色也是大变。
他小步跑到李世民面前,低着头,神情慌张的说道。
“启禀圣人,御史台殿中侍御史范赉、许同和弹劾蜀王李恪,往赈灾粮食中,掺杂草木灰,此举有违圣德,涉嫌欺诈灾民。”
“因此,范赉、许同和两人特此上疏弹劾,严惩蜀王李恪,请圣人明鉴。”
李世民双眸微眯,沉声道:“他们在弹劾蜀王之前,就不知道,蜀王乃是奉了朕的命令,才会去解决那些混吃混喝,贪图便宜的百姓吗?”
看到勃然大怒的李世民,王德吓得立马跪在地上,唯恐激怒了现在的李世民。
他深知皇帝现在最在意的就是赈灾这件事,蜀王李恪刚刚授命,且有效的改善了赈灾的情况。
御史台的这两位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弹劾,显然惹怒了李世民。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圣人息怒,小人以为,这件事是非功过不是一时可以辨认明白的,蜀王殿下有句话不是说的好么,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圣人不如将这个问题,交给朝廷中得官员们商议一下,再做定夺。”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这句话很不错。\"
李世民从王德的嘴里听到这句话,忍不住重复了一遍。
看了一眼王德,忍不住夸奖了一句:“看来你见了几次恪儿,倒是学了不少东西。”
说到这里,他一边转身走向殿外,一边对着王德说道。
“这件事也确实有些蹊跷,御史戴胄还没说什么,就有两名御史站了出来,这样,你将戴胄召来,朕想看看他到底什么意思。”
听到李世民的话, 王德送了口气,回答道:“小人这就去办。”
因为赈灾的原因,朝廷的工作比较繁重,这会的戴胄,也还没有回家。
所以,很快,他便来到了甘露殿。
而戴胄虽然身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
但是御史台也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其副手御史中丞,也掌有偌大的权柄。
除此之外,下设机构的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任职。
其职权就包括监督百官、考察百官、纠察百官违法行为以及监察地方政权。
所以说,他们弹劾谁,严格的来说,还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是,在戴胄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就直接弹劾蜀王李恪,这对于戴胄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面对这两个上蹿下跳的属下,戴胄感到无比的头痛。
尽管心中恨不得立马掐死他们,但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深知必须冷静应对。
作为跟随李世民多年的臣子,他知道李世民不喜欢那种,将个人的情绪,影响到对事情的处理上。
所以,他需要用一种理性而又冷静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情。
来到甘露殿前,他做了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才跟王德的身后,迈步走进甘露殿,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微臣戴胄,见过圣人。”
听到戴胄的话,李世民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一双睿智而锐利的眼睛,上下打量了戴胄一眼。
“起身吧!”
“谢圣人。”
“戴胄,你可知朕为何要将你召来?”
世民的语气很平淡,声音平静而深沉,听不出其中任何情绪。
戴胄自然知道李世民找他来的原因,他没敢隐瞒,郑重地回答道:“如若臣没有猜错的话,应当是为了御史台弹劾蜀王李恪一事。”
见到戴胄没有装傻,李世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赏,他点了点头,示意戴胄继续说下去。
“圣人,对于蜀王李恪在为了节省赈灾救济粮,在粮食中加入草木灰的情况,臣认为有功无过,只是...”
站在李世民下侧的戴胄继续说道:“圣人,只是范赉、许同和的弹劾虽然言辞激烈,但赈灾粮食中掺杂草木灰一事,却是事实。虽说赶走了那些不能浑水摸鱼,贪图便宜的百姓,但此举无疑会损害灾民的尊严,也会破坏朝廷的声誉。”
“那么,戴胄,你有什么建议?”李世民看向戴胄,他的目光带着一丝丝考量。
戴胄闻言后,心中一凛,他知道这场对话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