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原来“三学情”还有这么一层隐喻。
鬼,是老三王世鬼,琴,是二姐王瑶琴,雄,自然就是照教的第二任教主,大哥王世雄。
一家子,整整齐齐。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有没有小狐女不重要,她只是个载体,融合了三个人的性格、和他们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
所以说,神秘离奇的不是狐先生,是王氏兄妹。
只有按照这个思路往下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玄妙,破解谜团。
翻过这一页,仍然是一节序章,话说在小狐女三学情后,整个狐族突然遭遇了灭顶之灾,起因是新任狐大王结识了一位妖仙,鸦道人,并在他的蛊惑下,开始建天残炉、炼活人丹。
村民们深受其害,于是四下寻访,请来了一位剑客斩妖除魔。
怎么找了个剑客?。
应该是天师才对吧,最不济也得是和尚老道。
关于这一点,书中给了解释,原来此人是村民刘三在半道上遇见的,当时他正扶着一位跛足女子蹒跚而行。
女子傻乎乎的抱着个婴儿,小孩儿也不太正常,瞪目望天,“咳咳”怪笑。
……时来风雨,共栖一处,刘不吝饮食,相谈间,得闻其事,男子突掣剑而起,愿助之,分文不受。
就是不要钱呗,可刘三不干,因为这人实在不象个剑客:眉目猥琐不觉历,形色痴呆一憨人。
你死了也就死了,回头狐狸精找我们算帐怎么办?。
但这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安顿好女子,拉着刘三就回了村,烧黄纸、斩鸡头,意在告诉过往的神灵:小心啦各位,这儿要开杀戒,别惊了您。
……事毕,独往山林,闻狐声哀哀,鸡鸣乃绝,客复出,血瞳未散,众不敢视之。
血瞳就是血灌瞳仁,已经杀红了眼,神魔难阻。
村民们感激涕零,又怕有漏网之狐,在大家的请求下,他把沾满狐血的宝剑插于村头,狐近则头落,然后就这么走了,没有留下姓名。
不过有人在剑柄上,发现了一个“金”字。
金?之前在安魂洞遇到的那个小伙子就叫阿金,他长的也有点傻,目光却格外犀利。
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会不会是买“棺”人?只不过这个“棺”本身就有些痴呆。
所以才会一副憨相。
但眼神是改变不了的,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智障者的眼神。
我越想越觉得可怕,假如能做到以“棺”易“棺”,一个人的意识岂非永远不会消失?。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永生?。
回到故事里,正文开始,虽然金剑客杀的很痛快,但并不是所有狐狸都伤害过人类,小狐女就是其中之一。
冤,肯定是有点冤,但她的魂魄迟迟不愿归去的原因,来自于生前的那份执念。
不知情为何物。
至少要弄明白了再走吧,否则下辈子还是个糊里糊涂。
于是魂入美人身、夺舍花美艳,在折腾了一番之后,怨气得以消减,正好这时遇到了品学皆为一等的王祝和。
旁边有字:王祝和,王祝之和,王氏祝家,若能齐心,何愁大事不成。
我很好奇这个写注释的人是谁,从字迹上看,不象是白英巴布父子,应该是个女人,但她又是如何得知几百年前的鬼门秘事?。
谁告诉她的?
或者说,只是种猜测。
而随着花祝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彼此之间也再无保留,虽然同为妖族,花美艳却感觉王祝和比自己更象人类。
……行动坐卧、思想谈吐,皆不如先生也。
反观自身,她还保留着狐狸的习性,修炼时也不能全神贯注,甚至厌倦了日复一日的调息打坐。
王祝和便给她讲解“欲为人事,先为人德”的道理,一步步引导她去给学生们上课,探讨人性之真谛,并笑称其为一寸堂的堂主。
好丈夫,也是位好先生!
可批注却是:一寸为心,以心照灵,此处花非花,花亦雄,明知不可及也,便为心腹大患。
一寸堂对应的就是照教,王世雄虽为照教之首,但他这个教主之位,十有八九是祝小飞让给他的。
也许正因为如此,圣子羽化后,鬼门才会叛教外逃,另立门户。
接下来,就是修行的问题了,夫妻俩在这方面始终存在着分歧,一个着重于自身,习内丹之术,另一个却急于求成,痴迷于外丹之法。
……狐欲得仙,吐丹纳气,花氏不安此道,夜梦神女,口吐一物,名曰:莫以为。
这个“莫以为”的模样古怪之极,蟾蜍身、美人首,一肢无足,乃神女元气所化,吃的东西也非比寻常,蛇心!
因为蛇心向龙嘛,有成龙之志。
……一日十心,十载人语,可入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