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说好后,便开始让下人收拾东西。
宋婧给小姐妹们去了一封信,说了自己要去淮州外祖家玩几天,至于其他的一概没说。
几个小姐妹收到信还在纳闷,这个节骨眼儿上,宋妹妹(姐姐)怎么会想到去淮州的外祖家玩耍?
几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过度纠结。
纪舒华也是个心大的,丝毫没想到这件事跟自己有关。
————
纪霖故意在饭桌上说起筹集粮草的事,就是想看看能不能从纪舒华的心声里找到解决办法。
却不想两人说了半天,便看见纪舒华盯着面前碗愣愣的发呆。
纪霖给自家夫人使了个眼色。
黎氏秒懂,关心的问道:“舒儿怎么发起呆了,是今天的饭菜不合胃口吗?”
听见自己的名字,纪舒华才从回忆里回过神来。
微笑着回应黎氏的话:“没有不合胃口,我已经吃饱了,母亲多用一些。”
黎氏:“好。”
纪霖:“关于筹措粮草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纪怀瑾沉思一番:“儿子觉得可以让宫中举办一场宴会,号召各位大人慷慨解囊。”
纪浔礼是商人,想的主意也是和商人相关:“儿子觉得大哥这个主意不错,不止是官员,商户也可以出一部分力,就是看找个什么合适的理由。”
“嗯,这两个主意都不错。”
“承泽有什么要说的吗?”
纪承泽有些惭愧的道:“儿子愚钝,没想出来什么好的主意。”
“舒儿呢?”
纪舒华看看父亲,又看看大哥,然后缓缓道:“女儿觉得几个哥哥的主意都不错,咱们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缺钱缺粮,不光可以让这些人捐钱,捐粮食也可以。”
【最好的是能将这些捐的钱和粮食公之于众,捐钱捐粮多的,皇上亲赐牌匾或者其他赏赐,可以让皇上安排几个自己人多捐一些,其他官员看见了,自然会跟随。】
【至于商户,那些真正的大户也不在乎这些银两或粮食,他们更在意的是名声,如果皇上能够给这些人一定的嘉奖,将这些人的善举公布天下,那些商户们肯定会积极捐粮捐钱。】
【如果这些还不行,就抄几个大贪官,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纪霖和三个儿子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舒儿这几个主意都很好。
纪霖决定一会儿便回书房去写折子,连夜呈上去。
翌日早朝的时候,纪霖便带头捐了两万两白银,三千旦粮食(一旦粮食是100斤)。
皇上一顿褒奖下来,众位大臣也纷纷慷慨解囊,你一万两,他两万两的往外掏钱。
上首坐着的皇上龙心大悦,凡是捐了两万两以上的官员都赏赐皇上墨宝一副。
众位大臣对视一眼,苦哈哈的跪地谢恩。
户部尚书奉皇上的命令,将那些商户召集到一块,学着皇上的招式让那些商人募捐了三百万两白银,一百万旦粮食。
这下边关将士的军饷和口粮都有了。
一晃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宋婧和宋夫人也从淮州回了京城,宋夫人回来后便住进了小佛堂。
以往每次宋家父子出征的时候,她都会常住小佛堂为两人祈福。
这次回淮州的路上,她见庙就进见佛就拜。
回淮州后,宋婧便将手下调查出来的杨家子弟所作所为告知她。
起初她死活不愿意相信,想着可能是有人诬陷杨家,想取而代之。后来女儿将证据摆在她面前,她才不得不相信。
当下便劝诫父母将族中那些犯错的子弟送去官府,父母最开始不愿意,觉得杨家人犯的都是些小错,没必要那么较真,直到她将女儿调查出来的那些事情的证据摆在二老面前,二老才愿意去正视这件事。
父母不愿意得罪族人,只想小惩大诫,轻轻处罚一顿便揭过这事,被她劝阻了,告知这事情的严重性。
轻则那些人入狱,重则全家流放都有可能,这样的风气甚至会影响到杨家的后人。
父母还是不愿意做这件得罪人的事,她一个出嫁的姑娘,不好直接插手娘家的事,再三思考后,决定从侄子们的前途来劝父母,甚至拉上了自己的哥哥们。
这件事最后虽然办成了,那些害群之马被逐出了族谱,有些还被送进了监狱,但父母也因此和族里其他亲眷关系疏远了。
族亲们觉得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了,那些家中孩子被除族或送进监狱的族亲挑拨其他人疏远父母。
父母对此颇有怨言,将一切原因归咎在她这个出嫁女身上,哥嫂甚至放言让她以后不用再回娘家了,父母闻言也没有丝毫的触动。
那一刻她便知道她没有‘娘家’了。
带着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