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吕建突然好心的提出,和自己贩卖食盐,接收自己难民这样的好事,皇太极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说实在话,他这些年,已经被吕建的层层设计,给弄怕了,心里已经有了巨大的阴影。
凡是吕建想要针对自己做什么,在他的潜意识里,都是要给自己设套,要坑自己。
但这两个事也正是自己眼前的命门所在,自己正愁着无法解决,而他却突然间送来了这么一份厚礼,却又让皇太极难以断然拒绝。
“传旨,诸王公贝勒贝子,诸位大臣,以及范先生齐集大正殿,商讨军国大事。
大政殿上,急匆匆赶来的王公大臣诸位重臣,在礼部礼仪官的指挥下,对高高在上的皇太极,行了三叩九拜之礼,然后分文武站立两方。
这时候已经没有了王公大臣诸位兄弟的座位了,一切都是按照中原朝廷的礼仪制度来执行,这就加重了皇太极的权力和威仪。
面对底下群臣兄弟,那还不熟悉的礼仪,皇太极很满意。
他轻声的咳嗽了一声,底下的群臣再次端正身子,洗耳恭听。
“今天朕临时召开这场朝会,是李永芳给朕带来了一个消息,是关于吕建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出,在场的八旗旗主无不心中一激灵,打了一个冷颤。
吕建,又要出什么幺蛾子?这次又要用谁去对付他,又要有谁倒霉?
诸位旗主王公以及重臣的表情,都落在了皇太极的眼中。这不由得让他心中悲哀的叹息一声。
这个吕建,已经打遍满清朝堂无敌手了,所有的王公大臣八旗旗主,对吕建这个妖孽,已经在无形之中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了。
如果在两军交战之时,自己一方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未战先败了。这可怎么是好。
站在文臣之首的范文程,也将这样的心态看在眼中。但即便他再被公认的睿智聪明,对于这种心态状态,也只能是束手无策。人怕人,从心里怕的那种,是极难改变的。
心中叹息一声,就让李永芳站出来,将他和吕建会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尤其是吕建的那个什么规划,就是保住这块租借来的土地,然后赚取一批银钱,准备为他移民海外做储备。
这样的情报一出现,立刻让满殿的王公大臣一片哗然。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莫名其妙的时候,范文程抓住了提升士气,消减大家对吕建恐惧的好机会。
突然间高声喊道:“吾皇万岁,吕建胆怯了,他向咱们大清服软了,我们大清的南疆将再无战火了。”
他这一嗓子,喊的是相当的突兀。大家实在不明白,先不说他要收拢难民,就是一个他要向自己贩卖食盐,而且那么大的量,那么高的价格,一年千万石,那就要从大清身上抽搐何止千万两白银?自己的大清哪有那么多血,供他如此贪婪的吸食?
任谁都可以看出,他虽然不再执行大明对大清的封锁,其实他是在搞另一场,更可怕的削弱大清财政实力的经济战争。
结果你却说他向大清服软,你这是说梦话了吧。
皇太极询问:“先生如何这么说?”
“首先,正如大家都明白的,大明已经抛弃了这个能征善战的吕建。但是那个小皇帝却猜忌多疑,正因为吕建的能征善战,又让那个小皇帝对他忌惮更甚,有除之而后快的思想。所以现在的大明,对吕建的东江镇防范比我们更严,他已经没有了大明物质上的资源。
而朝鲜他却又不能去打,因为朝鲜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先不说吕建顶着一个大明忠义侯的爵位,道义上他不能去打。而一旦他去打了,那个小皇帝就师出有名,就可能直接派兵灭了他。
而在北方就是咱们大清。虽然他战胜了我们大清几次,但诸位想一想,哪一次不是他偷机取巧。而我们现在与他的实力那是天壤之别,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是不能够抵抗我们灭亡他的。
所以他为了生存,他就必须向我们示好,在解决他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和我们相安无事。然后他积攒足够的钱财,正如他自己规划的那样,也是这整个形势逼迫着他,他必须带着他的家人泛舟海外,否则他就死无葬身之地。
皇上,那个小家伙知道天命难违,才做出这样的妥协啊。”
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而真正打动皇太极的,就是刚刚范文成说的那句,天命难违的话。
这让他一直藏在心中,在辽河边他和吕建孙承宗密谈的事。
正是自称为穿越者的吕建,为自己和大明,描述了未来的结局。
现在看来,他吕建是明白的,天命难违,宿命早定。他想继续和自己抗衡,那不过是螳臂挡车。
看透了这些,所以他才有将来有了足够的资金,泛舟海外不参与天下争霸的决断。
好,这小家伙终于是个识时务者了,他是在为自己争取积攒财富,泛舟海外的时间。那我为何不成全他呢?
户部尚书,开国五大臣之一的安费扬古站出来说道:“如果按照范先生的说法,他吕建先是烧了我们的庄稼,制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