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的这场大病,在整个商行中,除了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之外,在股东们之中却并没有引起多么大的波澜。
这些年吕建不在商行,除了重要的大事上,需要他这个董事长决断签字,人们几乎忘记了他。
股东的分红年年下降,大家也没有将这个原因,归咎到吕健身上,不是大家多么宽容,而是大家一致认为,商行的利润下降,归根结底还是在大明的天灾人祸上,本来就应该是这个形式吧,怪不得别人。
这就足以证明了,当一个人被边缘化之后,他就会被渐渐的淡忘。
按照这样的形势下去,正如当初三巨头在一起分析的那样,四海商行将自己慢慢的消失。
当然,满朝君臣都希望吕建这一病死去,也不是没有人担心他。
除了吕建原先的那些保举到各地,做了高官的死党之外,还有一个人,在担心他的生死。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那个被东林排挤致仕的孙承宗。
当年在辽河岸边,吕建向孙承宗和皇太极,公布了自己的身份和他知道的历史秘密,皇太极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孙承宗却并不是如此,他是一个沉稳的老人,他更是一个孔圣门徒,心怀君子坦荡荡,不乱立鬼神之说。
他对这个穿越的东西,一直是将信将疑的,所以他并没有将吕建向他描绘的大明前景,悄悄的报告给崇祯。
他要观察一下,确定一下,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实他所以不相信吕健的话,归根结底在他的潜意识之中,他真的不希望这个大名如他描述的那样,最终走入绝境,最终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然而经过这三年左右的观察,让他沮丧的发现,无论是满清还是大明,都在向吕建所描述的那样,似乎是那么的自然的发展。满清在崛起蒸蒸日上,大明的没落,在君臣的合力之下,向灭亡的深渊滚滚奔跑。
这三年中发生的种种大事,都被吕健说中了。
这让孙承宗非常的悲观与沮丧。
这一次吕建被皇太极用计,字字诛心,差一点就如王朗一般,被诸葛亮骂死。
昏迷5天5夜,孙承宗日夜在佛前烧香祈祷,祈祷吕建千万别死。
因为他相信了吕健的出身,相信了吕建描绘的那个历史结局。但他更相信的是,吕建依旧有一颗挽救汉家苍生的心。
现在的大明已经走向无可救药,那么在孙承宗看来,这个先知先觉的吕建,虽然心怀一腔的愤愤不平,但在最后汉家江山岌岌可危的时候,他是一定会出手挽救这个天下的。
否则以现在吕建的憋屈,他就不会心甘情愿的,窝在租借来的那块地方,殚精竭虑的在那里苦苦挣扎发展。而没有像他当初说的那样,带着一家老小,带着一批死忠,带着无数的金银,还有他的智慧,泛舟海外,不理这天下格局了。
孙承宗理解现在吕建的处境,内被君臣排挤,外有满清压迫。他那个小小的东江镇,就如同在这两片巨浪之中,摇摆飘摇的船,这只小船随时都发出咯咯吱吱,随时可能散架的痛苦呻吟,却依旧坚持。
所以,孙承宗认为,吕建对明清之间的关系,他不是不想管,是他无能为力。
当大明陷入到灭国之灾时候,吕建就绝对不会坚持自己的那句,绝不跨过辽河的承诺,而再次挺身而出,挽救这个大明,挽救这汉家苍生。
他每一次在夜里扪心自问,想一想从吕建横空出世以来到现在的所作所为,他都坚信自己的这个判断。
那么是不是自己需要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学生崇祯,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他,让他立刻做个改变,请吕建回朝?挽救大明的危亡?
这样的想法几次在脑海里出现,然而最终他放弃了。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旁听生学生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因为危险而落了面子,主动接回吕健的,反倒会适得其反,让他走向更加的极端。绝对会以妖言惑众,当做妖孽,一把火在午门广场,烧了吕建的。
那时候自己就不是挽救吕建,而是害了他。那时候自己就不是挽救大明,而是加速大明的灭亡了。
但唯一欣慰的是,只要吕建活着,他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他的好朋友卢象升战死的,而洪承畴也绝对不会投降满清的。
那么自己呢?
自己该为自己打算了。
坐下来,摊开纸笔,给远在东江镇的吕建,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
拿着孙师傅送来的信,看着里面那不断的替崇祯辩解,不断的希望看在汉家江山的份上,要求自己对满清进行打击。最终出手,挽救大明的危机。
吕建摇头苦笑:“我挣脱了他们强加在我身上皇恩的道德绑架,你孙师傅到有自知之明,没有用这个来绑架我,而是用天下苍生来绑架我。还是人老成精,事情看得明白啊。”
然后静静的想了一阵:“你虽然在许许多多方面,并不出众,但看在你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人的份上,我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