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营地已经被彻底的摧毁,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但战场上,三片密密麻麻双方交织的遗骸,说明着这个夜晚,杨松山的军队,再次损失三千好男儿。
这已经是第五次这样的搏杀了,歼灭清兵三万,但自己也损失了一万五千多。
看着是战果辉煌,但清兵有十万,而自己总计才四万。
敌人可以轮换休息冲锋,自己这里却只能疲于应付被动挨打。
而根本的是,即便付出了这么多,但战果却没有。
没有拿下除了脚下这巴掌大的地方外,一寸满清土地。
这怎么不让杨松山郁闷,懊恼无比?
面对杨松山和郑鸿奎两人的联合战报,面对他们进退维谷的战局,在妹夫李岩冷嘲热讽中,吕建不得不祭出了自己,对付骑兵的看家法器,紧急打造一批洛阳铲,送到了军前。
面对运送物资同时传旨的官员,郑鸿奎和杨松山这两个后加入吕家军的人,表示了彻底的震惊。
疑惑的询问传旨官员:“皇上不让我们占领辽西,而让我们改成盗墓啦?可是,据我们所知,辽西没古墓啊。”
传旨官员笑了:“洛阳铲虽然是盗墓专用工具,但也是克制骑兵的利器啊。”
两人彻底的迷茫了:“洛阳铲不盗墓,改针对骑兵啦?怎么回事?”
这个官员就详细的解释了洛阳铲,在针对骑兵时候的妙用,这让郑鸿奎和杨松山泪流满面:“早有此利器,我们何必丧失那么多好兄弟啊。”
劝住了两人悲伤之后,传旨的官员,传达了皇上的圣旨,其实是书信。书信里,吕建检讨了自己对西路军战略任务的错判,分析了这支军队所处不利的位置:即便夺取了辽西,也是腹背受敌的死地。为此,皇上更改了自己这支军队的作战任务,那就是依托舰炮,拖住满清八旗主力,不得使他们增援其他战场,这就是西路军的胜利。
这样的变更,让杨松山松了口气,庆幸皇上的理解。
但最后,吕建提出来了一个不大的要求,去宜州卫,将宜州卫所有的百姓接出来保护。
当然,皇上是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这件事情的。
但现在吕建可是皇上,皇上和臣子用商量的口吻说事,难道就不是事吗,不是即便赴汤蹈火也要办的事情吗?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话你也信?你找死呢吧。
到时候,即便你拒绝了皇上错误的安排而大获全胜了,皇上是会笑着脸,大大的褒奖你一顿之后,就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宰了你。
坚决的领受了任务,传旨官再次拿出一封书信。“这是我们潜藏在盛京,敌人心脏里的兄弟,带回来的一封祖大寿的家书,皇上说,你看你们能不能帮着祖大寿,送进锦州城?游子天涯,烽火连天,家书抵万金啊。皇上说,我们应该体谅那个被软禁在盛京老人家的思念亲人之心。”
皇上让人给一个老人带封书信,这在民间,是平常事。但搁在皇上的身上,语气虽然依旧是以请求的形式出现,但这依旧是大事,天大的事,赴汤蹈火,也得办成。
可是,谁来办呢?
这时候,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就出现在了两人面前:“不劳两位,只要把草民送进锦州就行了。”
郑鸿奎和杨松山一见这位“草民。”当时大礼相见。因为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上身边,为数不多的真正心腹大红人,中华帝国九部之一,外交部的尚书赵梓。
这个可是大人物,绝对的大人物。
最终杨松山决定:“有了骑兵克星,我将率领三万五千大军,为祖大寿送家书。”
有了洛阳铲这个骑兵克星利器,杨松山对战胜清兵,对完成皇上的心愿,充满了信心。
他告别了郑鸿奎,率领三万大军,开始脱离舰炮保护,开始向锦州进发。
他要实现皇上的目标,拿下锦州。然后将百里之外的宜州百姓,接进锦州,然后像根钉子一般,钉在锦州,将满清精锐牵制在这里。
这次,在赵梓的建议下,杨松山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列阵推进的战法,三万将士,排着厚重的阵型,扛着钢枪,拖拽着大炮,慢慢的走出了郑鸿奎的视线之外,走向了清兵大军。
多择闻听杨松山,竟然脱离了舰炮保护,开始向自己杀来。
当时大喜过望,一拳砸在桌子上大呼:“哈哈,吕家军终于经受不住我的骚扰打击,终于走出了他的乌龟壳。好啊,在野战中,看谁能与我满清八旗争锋。
兄弟们,集合队伍,将包衣奴才也全部组织起来,准备一战灭敌。”
杨松山是沿着大凌河入海口北上出发,向锦州推进的。
背靠大凌河,八旗就不能给自己玩什么绕阵骑射的把戏,自己的后背就有了保障,而紧随身边,开进大凌河的运输补给船,又能稳定的保障自己的粮道物资补给的安全。
郑鸿奎还冒险,将舰队中的中小炮,搬到运输船上,让它们变成一条条小炮艇,给岸上的大军以火力支持。
而大凌河经过锦州大凌河城之间,再往北,就可直达宜州北关。
杨松山和郑鸿奎,凭借的就是我欺负你满清没有水师,你拿我没有一点办法的优势。
他要利用这个优势,不管隔着大凌河东面,被满清占领的大凌河城,直接攻占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