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制作流程十分的顺畅。
很快便直接交单。
交单以后,便是找人唱,录制,混音制作等工作。
做完以后,还需要进行审核与发行。
最后成为主题曲,走到大众的视线。
而到时候,这些东西,就和李景霖无关了。
在李景霖看来...
自己只是带着两个徒弟走了一圈,在社会实践调查中,参观了一下这音乐不同的商业模式,涨涨世面。
而在剧组这边的人看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对于之前听李景霖说了那些话的制片人,更是感觉仿佛有火在皮古底下烧。
李景霖之前表达反感的那些话,让制片人一时之间拿捏不准李景霖到底会不会搞事情。
虽然有了“这事儿跟我没关,我才懒得管”的说法...
乖乖,这谁敢直接就信啊?!
更何况,李景霖说的那些东西,确实很有道理,这让制片人一时之间犹豫了起来。
电影如果火了。
那或许容易引起一些问题,并且,一旦火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社会话题,那李景霖很可能直接重拳出击。
但如果不火,就这么自认扑街,制片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踏马投资电影就是为了赚钱的。
“...搞!”
制片人咬了咬牙。
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往上冲。
该营销营销,该宣传宣传。
大不了后续花点钱,仔细关注一下这舆论动态。
尽可能的别引起什么负面的影响。
于是。
在内心中藏有极大忐忑的情况下。
电影开始进行宣发,然后是炒热度,旋即上映。
上映的过程中,制片人密切的关注着社会反映,甚至都影响到了休息。
整的心惊肉跳的。
这个过程,从宣发到上映后的两周,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李景霖早都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带着徒弟回上沪了,但来这么一趟留下来的影响力仍然在闹着乱子。
事情的发展与结果,制片人想了很多。
但偏偏就没预料到现如今遇上的结果。
凭借着我四哥的名头,算是精准的吸引到了不懂事的小女生,想来品味痛苦与甜甜的恋爱。
首日的票房高的相当离谱。
在同期第一,达到了四千多,近五千万的票房。
然后。
然后第二天就低迷了起来。
后续更是哐哐跌。
两周过去勉强一亿多,目测这电影是很难突破三亿大观了。
但这成绩差吗?
显然是不差的。
回本是绝对回本了,但赚的指定基本没多少,这票房水准其实能够称得上“还能接受”的电影水准。
但要知道,这里面消耗了多少的粉丝。
某豆评分虽然也就图一乐,但有时候也是能侧面反应一些事情的。
即使是阿豆,也给出了4.0的“高分”。
我四哥继大时代四部曲的4.8,5.0,4.6,4.8的评分后。
成功突破了极限,达到了历史新低。
这是华夏青春题材电影的巨大退步。
是的。
哪怕票房挺一般的。
但还是远远配不上这评分,水分有点大。
根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评论。
【烂片】实锤。
完全是一种秉持着只有更烂,没有最烂的信念在做电影。
电影烂不烂,全靠同行衬托,是的,四哥的电影就是那个用来衬托同行的同行。
同行或许是冤家,但四哥不是。
电影砸下去后,待到收官后,那真的就是没掀起什么太大的浪花,基本是等于没有浪花。
只有我四哥那些买文具贴纸都能被坑一笔零花钱的低龄粉丝们前去消费了一波。
老粉没有,因为老粉懂事儿以后会变成四哥黑...
但凡稍微带点脑子,那根本就是看不了一点。
制片人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没亏,小赚,还没引起太大的浪花。
真好。
不用提心吊胆的等着李景霖去搞事情了。
而在放松之余,制片人也开始陷入了思考。
李景霖当初说的那些话,很值得深思。
这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难道真的不是一条线上的两段取舍吗?!
难道...
电影极限商业化是真的没啥前途吗?
仔细衡量了一下里里外外的投入,收益。
制片人那是越来越怀疑人生。
赚肯定是赚了。
这种低成本,有些粗制滥造不走心的青春爱情电影...票房能过一亿,其实就算是不错了,能到两亿,那算漂亮。
但对于制片人来说,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