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左右列阵。
正中间的则是今天的主角。
韩千甲,公羊素,典正,姜思尘。
四人后方的则是各自带来的将军 同样也是这场大战的有功之臣。
那些曾经在江场叱咤四方的猛将在这一刻也显得拘束了许多。
弥骨,苏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两人原来都是燕国之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一天能够踏入齐国的朝堂。
命运这件事实在太奇妙了。
姜思尘身后的无一例外全都是第一次进入皇宫之人。
除了苏冷弥骨以外,剩下的那些也是不敢发出一丁点儿动静。
姜思尘将他们几人带来自然只有一个目的。
请赏请封!
这是眼下姜思尘最重要的事情。
吕冶卓胜行行上将之实,却无上将之职。
这在六郡之地是普遍现象。
功勋早已积累足够,却迟迟没有得到晋升。
掌控的兵力很多职位却很低。
此番回到皓都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当面请封的机会。
“诸位将军先与我说说这中山国的情况吧。”
姜经涯坐在皇位之上,高兴的说道。
此次出征出国的计划无一失败,这让他很是满意。
虽然大诸侯国对小诸侯国的围剿计划是在同一时刻进行的,但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成功。
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等先后在某些地方折戟沉沙。
有些小诸侯国抵抗的异常强烈,纵然是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兵力也是宁死不降。
殊死反扑之下,也有大诸侯国的军队失败。
例如魏国在西边进攻一个小诸侯国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兵法非常奇异的将军。
摆脱了以往大开大合正面作战的打法,反而在山川险要之地游击狙杀。
那个小诸侯虽然冰刃盔甲等方面差了很多后勤估计也是大有不足。
但是凭借着地利以及士卒对山野之间的熟悉,竟然挡住了魏国前进的步伐。
这实在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当然最后凭借着实力的差距魏国终究还是拿下了那个诸侯国,但主帅却让天下人耻笑。
这也算一件有趣的事。
这种作战方式也势必会被记载在兵书中。
让纵横中原数百年的魏国狠狠折了面子,足以让那个已经灭亡的小诸侯国自豪。
类似于卫国这样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反而像齐国这样全面完成目标的却是少之又少。
也正因为如此,姜经涯才会如此高兴。
大争之世,一步快,步步快。
此番齐国能够占据先机,对接下来的处境是非常有利的。
姜经涯问及中山国的情况,自然不需要姜思尘开口了。
“此战我与幽王殿下领兵三十万至鸿上塞,城墙高大险峻,仇山王严阵以待。”
“我等攻而不得,只能被挡在鸿上塞外面。”
“恰逢天降大雪,齐军之处境更是艰难万分。”
“幸有丹丘作降,以共大军驻扎。”
“然,僵持依旧。”
“我与幽王共探之,得火攻之计。”
“得天梯,计成?”
“乘火而攻!”
“破之!”
“仇山王狼狈逃窜,俘获于弥骨将军之手。”
典正将之前发生的一切讲述出来。
朝堂内的诸位大臣仔细倾听。
他们虽然知道典正是用火攻之计攻破鸿上塞的,但其中的细节之处并不了解。
听完典正的讲述之后,他们才知道了前因后果。
纷纷对姜思尘投去敬佩的目光。
“北上广昌,破之!”
“分兵平阴,阳原,再破之!”
“幽王殿下,有苏冷将军以八千破十万。”
“夺高柳!”
“此刻已得五郡之地,幽王殿下折之西南,我进攻东北。”
“平献王知不敌,献城以降,保全诸多部族。”
“东北之角,纲城亦破焉。”
“七郡之地尽入我齐国之手,余者有约不可得也。”
“后闻楼烦五十万骑兵立于雁门关外。”
“臣恐祸及所得之地,与武灵王坑杀之!”
“幽王殿下助魏国大将乐羊破句注塞,魏国大军得以长驱直入。”
“围都城山,依山而建难破之。”
“后有高人献天淹地陷之计也,都城山尽数淹。”
“入城内,掳中山王!”
典正从丹丘开始,一路讲述姜思尘破中山国,俘虏中山王。
当然其中诸多情节还是隐去了,毕竟有些事情是不能告知于他人的。
其中就包括韩玄的天淹地陷之计。
听着典正跌宕起伏,讲的甚是精彩,姜经涯也很是高兴。
朝堂之上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