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早朝。
朝堂上弹劾蔡京的声音越来越大。
蔡京不是没有朋党,比如执政温溢就是蔡京的同党,御史台内的侍于是陈灌等人,也都是蔡京的同党。
要知道,台谏官在宋朝的话语权分量很重。
直白点说,蔡京现在已经有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他和章惇不同,章惇下台后,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出头鸟替章惇说话。
现在虽然蔡京的表面上的遭遇和章惇一样,但本质上却有区别。
章惇执政的时候,对他的那些朋党确实不怎么样,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牢靠,但蔡京不同。
蔡京的这些小团体们,虽然表面上不支持蔡京,但暗地里却很支持他。
所以只要蔡京能回来,他的势力就会被无限膨胀扩大。
赵佶听到朝堂百官弹劾蔡京后,他便顺着百官的意思,直接将蔡京贬为判苏州事。
这是实打实的降官,当然,更是为了压住舆论。
这些事,蔡京早就知晓,此事心甘情愿的抱拳领旨。
蔡京仿佛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当日就带着家眷离开了汴京。
随着蔡京的离去,汴京的舆论才暂时告一段落。
……
蔡京走了,但朝廷的烂摊子依旧要收拾。
度支司那边根本没有更多的钱财救济兴仁府,缺钱的问题需要西府自己想办法。
韩忠彦不能什么都不做,作为现在朝堂第一人,筹措钱财是他本职的工作。
他开始发动朝堂民间的力量,准备募捐。
赵官家也将自己内库家底全部掏空了,甚至不惜让宣和画院出面赈灾。
宣和画院将赈灾任务交给了金石社,毕竟是汴京排名第一的民间组织,宣和画院每年给金石社拨款一千贯,他们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今日一早,李清照便带着宁佩雅等金石社女子出了汴京,在京籍大名府郊外开始开棚赈灾。
从兴仁府出来的流民百姓实在太多,这一批百姓无论如何是不能涌入京籍的。
为此朝廷组织禁军在大名府郊外盖了简易的房屋。
等兴仁府那边洪水退去,朝廷会派工部帮助他们一起重建家园。
大名府的郊外。
这里搭建了一处棚舍,百姓们有序的在排着队,到傍晚时分,宁配雅忧心忡忡的找到李清照,道:“清照姐。”
“我们的这些米根本不够用。”
“宣和画院就给我们拨了一万贯钱过来,现在市场上的大粮商也不放粮食了,今天明天或许还能撑下去。”
“后面怎么办呀?”
李清照眉宇微蹙,宁佩雅说的不错,宣和画院拨了一万贯钱来,本就杯水车薪,各地方的大商贾又开始纷纷发国难财。
国难当头,他们不想着为国家出力,反而藏匿粮食,借机抬高米价,着实可恨。
这一场灾难爆发之后,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问题。
这些问题赵官家不知道,但下面的人再知晓不过了。
李清照叹息道:“先将这两天度过去吧。”
宁佩雅道:“只能如此。”
到傍晚的时候,金石社的这群女子纷纷回到汴京。
李清照想了想,他朝后庙大街走去,敲响了陈宁的宅院。
陈宁打开门,看着神色疲倦劳累的李清照,惊厄的道:“你怎么一副被掏空的样子?”
“年轻人,要节制啊!”
李清照起初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狠狠啐了一口,道:“下贱!”
“我才没有你想的那么肮脏龌龊。”
陈宁笑嘻嘻的请李清照进入中厅,他给李清照倒了一壶茶,发现李清照真的疲惫不堪,难得认真的问道:“你究竟干啥去了?怎么这么累?”
李清照叹道:“去赈灾了。”
“额。”
陈宁狐疑的看着她,道:“你可真是个大善人,佩服佩服。”
李清照:“……”
“是宣和画院那边交代下来的任务,退一万步说,国家有难,我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你知道京籍有多少灾民吗?一眼望不到头!”
李清照不愿意回想,现在汴京的各诗社都纷纷的出京开始赈灾,不仅仅是李清照一人。
这些诗词社团,虽然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但真到国家有灾的时候,她们却都愿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令陈宁肃然起敬。
陈宁叹道:“可惜啊!在下不能尽绵薄之力,不然一定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实为遗憾。”
李清照双目一亮,道:“你有这个觉悟就好了,来之前我以为你还会像以前那么小气。”
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种不妙的感觉啊!
我刚才不该吹牛逼的。
陈宁现在都恨不得把自己嘴给撕烂了,好好的我装什么逼啊!
他尴尬的笑了笑,道:“你太累了,回去睡觉吧,哦,在我这睡也行,今日不要说其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