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的手指揭开信函,熟悉的垂死笔迹跃然纸上,然而这么多日过去,他依旧安然无恙。
魏无央不解为何要看,最初的冲动本是将信弃之一旁。
"皇伯伯,您好啊。"
再次读到这称谓,魏无央的愤怒已消散无踪。
"臣日夜思念皇伯伯,想必皇伯伯也甚是挂念臣。多次臣以为命在旦夕,真的,仅差一步之遥。
但每当想起,离世后便无法再见陛下,当年臣遭袭,陛下焦急至昏厥,万一闻知臣有恙,龙体万一有何闪失。
臣便强撑着活过来,望陛下安康。"
这一次,魏无央并未大发雷霆,亦未摔碎茶盏,挥手示意刘忠退下。
待御书房内只剩他一人,才低声道:"陈平这小子,不能再留了。"
梁上的暗影沉默片刻,他是大魏皇帝的影子,任何人都可能背弃,唯独影子绝不背叛。
若魏无央问及,他会设法给出解答,但此刻魏无央已做定决心,他不再多想,
仔细权衡可行性后,说道:"在京都,恐怕不易。"
并非无法除掉陈平,就算往返镇北王府,他也有自信能办到。
况且这里是京都,一旦御林军行动,陈平无处可逃。
局势演变至此,皆因魏无央既要除掉陈平,又不愿担上杀害忠臣的恶名。
所以只能悄然下手,然而陈平重伤未愈,何时复出尚无定论。
身边还有武艺高强的侍卫伴随,他无法确保能干净利落地完成。
于是,他再次强调:"在京都,办不到。"
对此,魏无央心中有数,眼中掠过一丝阴霾,"那就让他返回御北城。"
他始终渴望重返故土,那些将领们,尽管沉默不语,但他们的心愿,他们的期待,全都聚焦于此。
让他在返回北域皇城的途中终结生命,消逝于这份执着之中,也算是对他最后的慈悲。
魏无极的目光再次落在地上的书信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句“皇叔父”。
他立即召来起草旨意的太监,“拟诏,鉴于北镇王世子身受重创,朕深感其思乡之苦,特此批准他返回北域皇城疗伤。”
这类诏书,皇帝只需表达大致意图,具体的表述和格式则由起草太监斟酌处理。
平日里皆是如此,但此刻听到陛下的决定,他的心不自觉地一紧。
真的让世子回去?伤势初愈时都没答应呢。记得那时有将领提出过这个建议。
都被皇上严厉斥责回去,而且,连个归期都没定,又不是回去继承王位,接管北镇军。
这道圣旨无论怎么书写,发出后都只会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起草太监迟迟未能下笔,感受到魏无极锐利的目光,“不会拟诏了吗?那就滚出去,换一个懂得的进来。”
他是皇帝,不能轻易替换那些大臣,更不能替换一个服侍的太监。
起草太监颤抖着身子,连忙道歉并提笔,就算是一场闹剧,也只能如此了。
陛下自有深思熟虑,与他这个太监何干?
写完后让魏无极审阅,未经任何大臣,直接发布了出去。
“远离京城一些。”
梁上人询问,“那么,在抵达北域皇城之前?”
不能让陈平活着进入北域皇城,这是铁律,靠近京城容易引发疑虑。
而且担心那些将领过于热心,但太靠近北域皇城,风险同样巨大。
一旦失误,便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就在中途吧。”最终,魏无极还是不愿冒这个险,“那支断箭,有什么线索了吗?”
这件事他无法信任任何人,之前特别交给了影子去调查。
“这箭是真的,我查过了,兵器司的记录显示,它已被领取。”
“是什么人?”
即便此人非比寻常,梁上人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辗转多人,最后经手的是兵部左侍郎,他是太子的人。”
魏无极未再开口,半个时辰后,传达旨意的太监快步进来回复。
“怎么样?见到北镇王世子了吗?世子得知消息,可有好转?”
即使另有安排,心中仍感不悦,“世子打算何时启程?”
传达旨意的太监也是刘忠的义子,本以为这是个美差,肯定能得到丰厚的赏赐。
还能向皇上报告世子的伤势如何。
未曾料到,他确实见到了人。
“陛下,世子他,不愿离开。”小太监扑通一声跪下,“世子说,舍不得陛下,一听要走,立刻口吐鲜血。”
整个北镇王府一片鸡飞狗跳,他差点被活活打死。
府医进去不久,就端出一盆血水出来。
小厮心急如焚,等待许久,王府总管才现身,递给他一封信,说是世子殿下要呈给陛下的。
"他不肯离去吗?"魏无央感到心跳紊乱,一把夺过小厮手中的信。
"皇叔父,微臣日夜想念御北城,然而此刻,微臣万万不可离开。
若是